“银行不可能永远躺在钱上睡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最近在上海的一次报告会上,提出了这个很有意思看法。原来这位老人除了精通外交,也很懂经济。
当时的背景是,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发展为全面的金融危机,银行大量资产被减计,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出现了申请破产的情况。联邦储备局为解决这一燃眉之急,开始大量向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以期缓解其流动性过于紧张的问题。但是,虽然注资在持续进行、基础货币被大量投放,但是整个市场却仍然缺乏资金,而且在联储降息的背景下,同业拆借利率却是在不断走高。反映到股市上,就是救市政策的出台反而导致股指进一步下跌。为什么会这样呢?人们发现,主要问题是出在银行上,银行尽管接受了注资,但是为了应对今后可能的资产减计以及客户挤兑,因此根本就不敢把资金投放到市场上,而是把它们“窖藏”起来,结果市场上资金仍然紧张,特别是生产企业借不到贷款,金融企业间的资金周转失灵,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因此而难以正常进行。面对这种状况,很多人感到十分无奈,也因此更加深了对经济发展、对股市前景的担忧。
不过,在基辛格看来,这一切都是暂时的:银行不可能永远躺在钱上睡觉。毕竟,任何银行吸收资金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大量资金在手,固然让它感到更有能力来对付流动性紧缩的挑战,但同时它也因此需要支付不小的代价,因为资金是有成本的。而且,银行长期不参与贷款,不把钱投放出去,它怎么维持生存呢?所以,当联储开始注资时,银行可以光进不出,但是在持续注资以后,在银行的资金容量达到饱和的程度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它还得开展正常的经营,从而恢复资金的流转。到这个时候,市场资金面绷紧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变。事实上,到了10月底,美国金融业渐渐开始正常运作起来,拆借利率也稳步回落,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紧张状况也开始好转,股市在这期间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在这里,人们不能不佩服基辛格的远见。
时下,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很低迷,虽然央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松动银根,但是商业银行依然惜贷,整个社会的资金供应还是比较紧张的,据此也使得不少企业的经营难以正常进行,人们对经济增长速度滑坡的担忧有增无减,股市也因此不断下跌。当然,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商业银行出于各种目的考虑而“窖藏”资金也是事实。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市场化的做法就是继续松动银根,让商业银行被动地具备更多的流动性。而一旦它所拥有的流动性过了临界点,那么就必然会转而加入到主动的信贷创造行列之中。这个时候,市场状况显然也就会不同于现在了,股市的被动局面同样也会开始起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恐怕是继续松动银根,以促成流动性紧张局面的真正改观。最近有研究认为,中国要有效地刺激经济发展,年内还需要降两次息。虽然其作出这个判断是基于另外的依据,但是在通过不断松动银根来推动现状改变这一点上,着力点是一致的。
顺便提一下,沪深股市跌跌不休,让很多投资者一再失望,大家对后市普遍悲观。其实,在已经出台系列救市政策的前提下,股市仍然如此疲弱,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政策的贯彻落实还不够,还没有能够推动市场越过转折的临界点。因此,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并且完善已有的救市政策,等待量变到质变过程的出现。就像银行的秉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永远躺在钱上睡觉一样,股市也不可能只跌不涨。因此,投资者现在对后市谨慎是需要的,但没有必要太悲观。
基辛格在国际金融市场最糟糕时所说的话,应该会让人受到启发。(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