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特别报道
  • 8:焦点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11 1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4万亿投资计划有望重聚市场信心
    A股“U”型拐点
    震荡回落 仍有反复
    进二退一 反弹趋势不变
    政策定下明年投资方向 顺势而为把握建仓良机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A股“U”型拐点
    2008年11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年初以来,A股始终“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因此油价拐点先现,美股企稳在先,H股反弹领衔,A股虽已物有所值,但仍是“L”型筑堤格局。直至今日,“U”型拐点契机方乍现,因为当股市估值便宜之际,资金才是关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度出山,意味着政策面的靴子已经落地。此时再漠视股市投资价值,从长远计无疑是失算的。

      “要致富、买股票”的号召最先是1974年巴菲特在《华盛顿邮报》撰文发表的,意义类似最近巴菲特在《纽约时报》撰文“号召投资者买股”。1974年的美国经济和股市所处的通胀环境和今日世界极其相似。有心的投资者可以回顾一下当时的经济环境。肇始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刚刚缓和,美元与黄金脱钩而且经济步入滞胀。更令人对前景悲观的是,内有“水门事件”之忧,外有“越战惨败”之羞。在所有人都悲观的情况下,巴菲特提出“要致富、买股票”的依据和今日“号召投资者买股”一样:“现在大家都为持有现金感到欣慰。他们不应该这样。他们其实选择了一种非常可怕的长期资产,这种资产最终不会带来任何回报,而且还肯定会贬值。”

      境内投资者回顾一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购买力的曲线,就立刻能够明白巴菲特号召大家买股的原理。当年内地富翁的象征“万元户”在今天无疑是贫困户;而当时在香港有20万元港币买房任您选,而今日这个价格在内地也很难买上房。同时撇除退市和“仙股”因素,无论是港股和A股从1990年计算,累计股指涨幅仍然维持在数十倍,而发生在1992年和2007年最大的两次“股疯”行情,最终根源就是货币供应量累积能量的集中释放。

      现在全球“救市”行动是新一轮货币供应的肇始。人们对通胀的理解往往有偏颇,记忆中还常泛起1949年之前的恶性通胀。实际上通胀诱因分“假性需求”和“物资短缺”两种类型,前者是货币导致的数学现象,后者是因自然或战争因素导致的恶性通胀。所以,今年会出现因油价暴跌导致输入型通胀突然消失的现象,更有很多“空军司令”在金价投机过程中“裸奔”。这是因为本轮通胀是“假性需求”,物资供应能力仍然是过剩的。数学现象是人为可控的。央行货币政策步入降息周期已是趋势,短期数据不会反映出通胀现象,但长期就正如巴菲特所说“货币购买力肯定会贬值”。

      至于A股难解的“大小非”之殇,短期而言,当股市的估值已低于PE投资水准之际,您想除了“小非”个案之外,“大非”股东还会大举抛售吗?很明显近期“大非”增持的资金量远远大于“小非”减持的金额。更何况PE投资能有20%左右的上市成功概率就已是上算,但已上市的公司至少没有这个担忧,这无疑令股市较PE投资现在更具安全边际。中期而言,“大小非”问题会制约“U”型反转的高度。治根之策必须从“有序流通”角度着手。比尔盖茨减持微软和奥巴马胜举过程中反复被引述的“水管工乔”案例值得研究。前者折射出经营性“大小非”股东的责任问题,后者反映出最终公平解决之道唯有依赖税收。

      最后即便在“保增长”政策面已明朗的前提下,短期股指仍会牛皮反复。这类似去年岁末“两防”政策面明朗之后瘦牛仍要撞墙。只不过去年是涨多了要跌,而现在可能是跌多了要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