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提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经济界人士对于这一刺激措施给出了明确的解读:数万亿投资意味着将助明年经济拉动GDP两个百分点。目前为止,为达到刺激内需与保经济增长的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将继续加码,这也是相关部门给出的明确信号。
刺激措施出台,各地方政府纷纷争要投资,积极寻找基础建设项目,经济界人士预计新开工的铁路、公路以及城乡基础建设项目,近期内会有明显增长,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内需产生明显的正面效应。正因为此次投资力度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也就成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
用数万亿投资拉动内需,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产出效益应当放在很重要位置。目前很多地方都相继宣布了启动计划,对于项目的安排也已排出顺序。但是,笔者以为,要真正用好数万亿元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内外因素值得注意。一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次经济下滑速度加快,是有两方面原因造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对于我们这样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国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近几个月的投资、消费、出口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日渐明显,这是外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身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到位,对内开放程度还不够,一些行业垄断阻碍民营经济进入而出现的诸多不平衡。加上政府体制改革正在进行,还没有彻底消除管理上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隐患。比如,眼下人们也很担心如此巨额投资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制衡机制,会不会重新流向那些已经被明令禁止的“两高企业”。其次,消费启而不动,是因为在民生问题上,百姓的后顾之忧还存在等等。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情况,内因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如要花好钱必须坚持两个前提:一是深化改革,一是夯实基础。更具体些说,同样要做到三点:首先要坚持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人们已经注意到,数万亿刺激政策出台之前,国家高层人士纷纷到基层调查研究。如果各级政府能切实以调查研究为前提,能够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状况,按照轻重缓急安排投资,将会有利于投下去的钱产生有效需求,确保资金不出“险情”。
第二,经济下滑或者过热到一定程度,政府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反周期操作是很正常的,出拳重、力度大也是阶段性策略。因此,要投资产生效益,必须仔细梳理至今仍不合理的体制因素,比如小额信贷长期发展不理想的制度障碍和原因;比如企业公司治理还需继续,国家在加大减税力度的时候,怎样才能让企业灵活自如应对经济风险,而不会因为体质因素而延误决策;比如对于政府投资的监督和审计应当在投资到达之时同时跟上,以免宝贵的财富变相沦为一些人谋私利、乱花钱、乱建豪华办公楼的经费。
第三,要增加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尽可能提倡民主决策,加大媒体对于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乱投资的现象应及时受到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