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调查
  • B7:专版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11 1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价格危机下企业受困 期货缘何“鞭长莫及”?
    美民主党大权在手 能源政策恐将改变
    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产业大会促进期现结合
    上期所出市代表资格年审工作启动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需求不减 专家预测大豆价格仍将上涨
    中国需求能否重燃
    商品牛市火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价格危机下企业受困 期货缘何“鞭长莫及”?
    2008年11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苗

      ⊙本报记者 叶苗

      

      “‘正规军’还能顶住价格下跌,而‘散兵游勇’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一直为江浙一带金属小企业提供期货咨询的经纪人老汪说,出于种种原因,很多企业并不能体会到期货带来的保值功能,在市场价格的敞口风险面前“裸奔”,“尤其在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亏损的现象极为普遍。”老汪说。

      跟老汪一样,一些贸易中间商也感觉到了某些中小企业的无奈。 “库存的压力很大,企业现在就指望下游消费恢复了,”位于上海中山北路某铝业公司的贸易经理小陈说,随着期货价格的一路下跌,不少铝企如今困难颇大,眼巴巴地等着订单的到来。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过快,整体经济降温,导致下游需求也出现了萎缩。很多企业仓库里的原材料、半成品还来不及处理,同时还有大量成品滞留在销售环节,“价格危机”再加上“库存危机”,使得一些企业苦不堪言。对于构成宏观经济最基层的广大中小企业,现在遭遇到了生存重压。

      

      “价格破坏”必然付出代价

      “中国是个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商品价格的下滑,对于产品生产者来说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对记者表示,这轮大宗商品的下跌,必然使得不少企业面临“价格破坏”。尤其对于一些生产周期长的农产品来说,其市场稳定性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价格支持。而对于采掘业和工业品,倒是不需要在萧条时期维持太大的规模,有关方面也应在价格低位时购买国外资源。

      “大宗商品如果持续在低位,对于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有重大影响,”梅新育表示,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依赖性很高,大宗商品的下滑,意味着整个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将产生重大变化。

      “价格危机的影响是全局性的,谁也逃不过,”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从理论上看,对于用料企业来说,原材料大跌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实际情况是,国际商品市场的暴跌带来的是流动性的萎缩,导致了商品需求也出现了紧缩。“订单的价格比原材料还低”的现象也层出不穷,随着原油、铜、铝、农产品价格的纷纷下挫,原以为生产成本降低了的企业突然发现:自己的成品终端价格变得更低了,而且订单也不如以往。“可以说,整个产业链都在受伤,大家都在被动等待需求的重新启动,也就是宏观经济的全面复苏。”

      

      “库存难题”大考众多企业

      价格暴跌后,对于众多公司来说,“库存难题”也浮上水面,甚至连一些大企业都不能幸免。

      以原油价格为例,连中石化这样的巨头由于对价格运行趋势判断失误,在原油价格过高的时候囤积过多存货,现在油价已经遭遇腰斩,即使中石化炼油业务盈利,如果原油下跌趋势不改,中石化的年末存货将面对极大的减值风险。又以钢材市场为例,在经历了10月“跳水”之后,目前价格最高跌幅达到1600元/吨,钢厂限产、减产、减薪,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钢贸商囤货量减少。这直接导致了钢铁企业库存压力明显加大。钢铁企业目前正处于库存量高位。

      一些中小企业的难题就更多了。“这轮商品价格下滑,对于铜、锌、铝领域的企业业绩肯定有较大打击,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套保意识的企业。”资料显示,原本铜消费旺季中废铜进口同期下降8.88%,而且近来废铜进口商大面积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经营废铜主要为中小型企业,这次铜价的暴跌对这些抗风险偏弱的企业来说亏损严重,仓库的废铜不断贬值,新货到港后根本无能力接货,只好违约了事。

      

      “裸奔”为何一再发生?

      涨也是一路跟着买,跌也是一路跟着买,这也是很多企业面对价格变动时的无奈感觉。

      “有些中小企业主,对于从哪里拉货,从哪里出货是很清楚,很会做生意,但就是对期货没有兴趣,”老汪这样向记者表示,江浙一带的一些铜企,对于市场价格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判断的阶段,如今大量的存货压在那里,每存一天都在亏损,只能等待下游的消费能力恢复,才能出货。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大集团在商品暴跌的过程中,通过期货保值赚到了不少钱,即便现货跌破成本价也没事,反而可以更好地整合行业。“不少企业主都还在说,幸亏前面的大牛市赚了一把,他们目前对于期货的保值作用依然是不重视、不参与。”

      “每个企业不可能都有宏观分析师,想在原材料上动脑筋是不应该的,”申银万国期货研究部总监张敏杰说,锁定利润、锁定成本是套保的精神所在,没有谁能对原材料价格进行准确预测,“做企业赚的就是加工费,赚的是附加在原料上的劳动,把这部分钱赚到就行了。”

      “但我真的吃不准该不该套保,”前不久在一次期货市场讨论会上,一名来自江阴的铝厂负责人表示,其实很多企业在价格面前的“裸奔”,也是有难言的苦衷。“我们手里的存货小,只要10来天就能销出去了,虽然价格可能再跌,但万一在我出货的时候正好反弹呢?那还不如不做套保。”这名负责人如是说。对于小企业来说,库存的快进快出使得套保不好设计,而用来套保的钱也是想“节约着花”。

      东证期货拟任首席风险官黄海生也对记者表示,在大宗商品暴跌的情况下,小企业做套保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如果出现连续停板,需要从现货市场上拿钱追保,而一旦现货市场上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会被强平,造成风险扩大,这对一些套保者伤害也挺大的。”“我要找客户,肯定也是找一些资金比较集中的大客户,对小企业也兴趣不大。”一名居间人也表示,中小企业的套保难题,也与期市的开发和重视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