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11 1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境外理财风险凸显 监管层建议银行停发QDII
    光大推出
    支付宝公共事业缴费服务
    外资行回应:QDII发行暂时将“缓一缓”
    近期可关注金价波动带来的机会
    降息预期浓烈 中小投资者定存思路不变
    信诚人寿推新型终身医疗险
    中银平稳收益理财计划预期年率5.2%
    深圳平安银行推房产快易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境外理财风险凸显 监管层建议银行停发QDII
    2008年1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继上周五本报对外资行逆市发行QDII产品的报道之后,本周业内传来银监会召集中外资银行开会讨论QDII风险的消息,并有知情人士透露商业银行被银监会建议暂停发行这类产品。虽然上周海外市场触底反弹,QDII也迎来了久违的普涨,但是“烫手山芋”温度仍然不低。

      银行三缄其口

      和年初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结构性产品“零收益”不同的是,此次对于QDII的惨烈表现和投资者的剧烈反应,监管部门尚没有采取公开的监察手段,但是参与此次会议的业内人士透露银监会要求各家商业银行自查。

      而对于此番传闻,各家银行均三缄其口,“监管部门有要求的话,我们肯定照办。”一家外资行公关经理对记者表态。而被问及此事时,其他两家外资行也显得尤为谨慎。“今后如果银行要继续发行非保本的QDII理财产品,需向银监会充分解释产品设计和潜在风险,除非银行有十足信心不会亏损,否则银监会不允许发。这其实就等于间接停发了。”

      “银监会不时召集商业银行开会实属正常,要自查也说明监管部门意识到了海外投资的风险可能已经放大到了国内投资者身上。接下来或许有新的行动。”参会的某家中资行个人业务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而据普益财富的不完全统计,如果抛开某些很难判定是否属于QDII的灰色地带结构性产品,QDII产品已经连续4周不见外资行的发行踪迹,而QDII市场份额很低的中资银行也早早就把这扇大门关闭。

      

      基层销售参差不齐

      公开市场消息,中资银行已经在好几个月前就停发了QDII产品,而外资行是否真如消息所称会接纳监管部门的“建议”暂时停发QDII产品,记者以客户的身份暗访了几家外资行理财中心。

      “我们现在新发行了一款动态初始定价结构性存款澳元、美元款,4年到期保本,3个月后可以开放赎回。”进入陆家嘴环路的汇亚大厦26楼荷兰银行贵宾理财中心,一位热情的理财经理听说记者风险偏好较高,便推荐了一款刚刚面世的结构性产品。

      据了解,这款产品挂钩港股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只有持有满4年才能实现澳币或者美元的保本。暂且不说期间的汇率波动可能导致保本条款被虚化,如果对流动性要求较高而提前赎回的话还可能承受期间的市场风险。

      看记者对QDII感兴趣,理财经理还推荐了一款正在发行的黄金石油结构性存款,但谈话期间闭口不谈风险,并且提示记者抄底时机或许到来。

      随后,记者来到渣打银行徐家汇支行,同样,接待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仍有一款5年期到期保本的结构性QDII产品正在发行。但是她对于新发行和一直在运行的开放式“二毛”QDII并不持推荐态度,“理由很多,首先海外市场尚不明朗,投资机会可以等到明年上半年再说;另外,海外投资的机制和国内大不相同,海外市场大都无涨跌停限制,波动比较频繁;再者,由于时差,投资者很难准确捕捉投资机会,很有可能踏空或者被套。”

      而当记者访问东亚银行理财网点时,理财经理正热情地推销一款人民币保本保息的结构性产品,“我们现在基本不推外币产品,主打的都是人民币保本或者很稳定的产品。”一位专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海外市场收益率不佳,且外汇汇率浮动较大,建议投资者尽量回避海外投资类的品种。

      

      QDII呛水谁之过?

      如今,QDII出海“呛水”我们应将责任指向何方?

      随着2006年,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新一轮的牛市到来,加之当年年底我国开放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商业银行紧跟市场变化,推出了一系列股票、基金、指数以及商品挂钩的中高风险理财产。然而,由于国内尚未建立上述标的物的期权市场,作为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国内市场对冲理财产品中期权的风险,形成了巨大的风险暴露。

      “商业银行或者直接利用海外期权市场或者向海外投行直接购买结构型理财产品。但是,无论哪种情形,商业银行均无法依据国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需求特征设计产品,从而导致2007年以来很多银行理财产品脱离实际,并直接导致了如今的大幅浮亏。”普益财富银行研究部报告分析。

      “产品的设计不够全面,例如对不好行情预计不足、大多没有设置止损条款等,且销售环节的规范不到位,总之发行机构的责任会相应高一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王增武博士表示。在市场行情较好之时,银行销售人员对于投资者的风险提示并不充分,而在行情不佳时则“掉头就走”,“中外资银行都面临拓展市场份额的压力,而盲目追捧市场热点总是会付出一些代价的。”他向记者补充道。

      另外,如果投资者在红火的市场行情下也能居安思危,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或许在风暴来临之前会更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