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11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金融·证券
    四季度机构至少吸资400亿元
    QFII阵营10月再添两只新军
    企债息差拉大 券商择企趋谨慎
    合规风控建设是一种生产力
    中信建投推出星级服务
    上海海鸟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暨召开200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
    中期协将进行高管资格测试
    上海证监局打非又有进展
    广东证监局
    公布“黑”机构名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企债息差拉大 券商择企趋谨慎
    2008年11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潘圣韬
      ⊙本报记者 潘圣韬

      

      最近在债券市场上,由于投资者担心企业业绩下滑,可能对企业债偿付造成影响,企业债的信用息差开始拉大。记者从多家券商的债券销售部门了解到,尽管企业债的发行暂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大家还是普遍感到一定压力,这也使得他们在发债企业的挑选上更趋谨慎。

      “预计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目前投资者普遍感觉到企业的信用风险在增大,无担保的公司债前段时间也跌得比较厉害,所以这一块的销售出现一定的风险和压力。”广发证券债券业务部陈东表示。

      其他一些券商的债券销售部门负责人也坦言,尽管目前债券销售总体来说还算正常,但是经济大环境不好的话,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压力。尤其是在目前金融海啸的严重程度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投资者在这方面的担忧难以缓解。深圳某券商固定收益部门负责人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企业债的信用利差肯定还会慢慢拉大。因此,大家都会相对谨慎一点。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项目管理部执行总经理邹丽也表示,公司在发债企业的选择上青睐那些整体实力比较强,抗风险能力也较强的企业,而且未来会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第一创业证券固定收益部董事总经理江涛认为,企债利差的拉大其实也是债券定价市场化的表现。“以前因为有银行担保,大家考量的都是银行的信用,所以不同债券之间的差别不大。以后更重要的是看企业自身的情况。企业资质不同,给予的信用评级不一样,自然就通过不同的信用利差来对投资者进行补偿,那信用利差投射到利率方面的差异必然会拉大,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是债券定价越来越市场化的一种表现。”

      “企业是否符合发债条件必须要用专业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说因为给它发债而发债,为了做业务而做业务,不能让短视的态度影响到我们和客户长期合作的关系。这也反应了我们的谨慎性态度。”江涛表示。

      此外,市场人士也指出,券商作为中介机构,在企业债市场将越来越大、品种设计越来越多元化的情况下,应当更好地揭示风险,做好投资者教育。

      招商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总经理马逸伦认为,目前有些产品中的模型连专业人员都搞不清楚,只有设计者才懂,这时候就应有很好的揭示风险,保护好中小投资者。

      江涛指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债的违约率肯定会上升,因此投资者也需要加大对品种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何透过可控的手段来达到预期的收益,这是投资者需要补上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