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焦点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1 15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2版:艺术财经·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2版:艺术财经·焦点
    信托业也将试水艺术投资
    流通问题是阳光私募艺术基金的关键
    私人银行艺术理财“挑选最佳合作伙伴”
    银行介入艺术,不能“一杆进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介入艺术,不能“一杆进洞”
    2008年11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琳
      ——工商银行华南私人银行特聘艺术专家王野夫访谈

      ⊙本报记者 杨琳

      

      “银行介入艺术是必然的,而且银行在艺术领域的品牌和信心一旦建立,那么他们对于艺术的推动作用甚至将超过艺术评论家所能给予的。”这是广州嘉德拍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王野夫在为银行私人银行服务高管和财富代表以及高端客户讲授艺术课程一年多来的感悟。

      缺乏专业团队是制约艺术金融化的关键

      他告诉记者,艺术成为金融工具是一种趋势。在有保障和监管的条件下,未来必将形成银行买什么,就有人跟买什么,即使是在完全不懂或不了解的情况下。这就是公共权威和金融保障的结果,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展览都具有相当的推动力。

      然而,在讲授课程过程中,王野夫也发现,目前银行的私人财富代表甚至领导层其实对于艺术的了解和认知非常浅显和基础,有的甚至可以说一无所知。他在被邀请进行艺术沙龙或者讲座的过程中,对于讲课内容他逐渐意识到要从最基本入手,如“原创艺术与复制艺术的区别”、“如何看待商品艺术和艺术商品”等等话题,先让这些财富代表或者客户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艺术,让他们要感同身受什么是艺术,然后再到什么是真正优秀的艺术。由此可见,艺术品服务或理财的关键就是专业团队的建立,而这个过程是必须的。

      目前尚处最初级的服务和品牌建立阶段

      因此,尽管各商业银行都在不断开设私人银行服务,并在各大城市“播种”,但对于艺术理财的设想目前还仅限于为高端客户提供相关沙龙、讲座、展览、咨询服务和进行私人银行差异化竞争下的品牌建设阶段,目的就是为客户提供同等地位和拉升品味服务。对此,王野夫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当前能做到的也只能如此。毕竟,专业操作团队的缺乏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就如同打高尔夫球,要想一杆进洞是万里挑一的事情,即使能成也是千锤百炼加偶然性的结果。艺术要成为银行理财或投资项目中的一种还需要很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鞠躬尽力。

      艺术是非常符合提高银行地位和品味创建的一个项目,但不能只走形式,更不能一下子就介入,需要循序渐进。王野夫指出,艺术品投资其实是所有投资门类中风险最小的,但也有可能成为风险最大的,关键是看谁来做。这里需要设立一个坐标,即现在的阶段一定是了解,欣赏、融入其生活在先,有了喜欢,有了了解,有了认知后再说,不能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