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专版
  • A5:股民学校
  • A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调查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周刊13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11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改革大目标:基本公共服务惠及13亿人
    公共服务公平是保证
    公民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8年11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白鸽
      ⊙赵白鸽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我国逐步形成新的发展理念,探索均衡发展的新道路。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13亿人口、且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在新世纪新阶段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的基本性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发展的目的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最基本的价值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需求的满足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为了人,是发展的价值指向,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发展观,制定任何发展战略、规划、政策,都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从发展的动力来看,人是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动力源泉。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所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依靠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发展依靠人,必须拓展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等,因为一个国家/地区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状况,取决于教育、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为了保证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政府确立了逐步实现包括教育、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政策目标。

      教育、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决定着人的健康水平,而健康是人过上丰富多彩生活所需体力和智力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没有健康的体魄意味被社会排斥,极大限制个人过上丰富多彩生活的机会。教育培养人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的技能,提高个人对机会的认知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使其避免未受教育的人和文盲遭遇的社会排斥,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可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基本社会保障使遭遇不幸的人得到基本保障和照顾,对社会成员的安全感和心情的平静至关重要。对于每个人而言,风险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病的风险、失业的风险、工伤的风险、年老以后失去收入的风险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威胁最大。基本社会保障降低这些风险对遭遇不幸者的伤害程度,是决定人们面对多种风险能否过上他们向往的、有意义的生活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快速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共就业服务在保证人们获得就业机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业使公民获得保障本人和家庭成员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收入,也能使个人及其家庭成员获得体面生活的基本来源,保持人的尊严并有能力参与经济社会活动。

      昨天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以“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为主题,讨论了基本公共服务与人类发展、也就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论证了基本公共服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定量评估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分析了这些差距存在的主要体制因素,提出了很多通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来促进我国13亿人的全面发展的改革政策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报告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路径的积极探索,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决策和体制机制创新都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历史性的阶段性变化。我国已经开始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的判断,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社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趋势客观分析后的重要结论。在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中,生存性公共需求压力逐步弱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性公共需求压力凸现。广大人民群众要求享有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健康水平;要求接受更良好的教育,提高自己人力资本的价值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要求享有越来越完善的基本社会保障,应对人生不可避免的各种风险;也要求得到更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以便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获得保证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人生的尊严的经济来源。如果不能满足这些公共需求,我们的发展就会背离“发展为了人”的根本目标,也难以做到发展依靠人。只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才能拓展人的能力,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也才能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储备积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本。因此,在努力追求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树立在全面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以促进人力资本的进一步提升和积累为目标。第二,坚持在政府总体改革发展框架中,将优先投资于人、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第三,关注和加强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和积累。我国63%的总人口、70%的少儿人口、67%的学龄人口和60%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农村。未来几十年,随着城镇化加速,农村人口将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来源。

      (作者系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