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人物
  • B7:中国融资
  • B8:广告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2008 1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政治局常委到联系点调研
    沪深股市涨声一片
    海通证券融资融券规模不超40 亿
    版面导读
    温家宝第六次深入地震灾区
    走出困局有赖于深化国资改革
    场外资金踊跃入场 沪指重上2000点
    央行:货币政策近防通缩远防通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央行:货币政策近防通缩远防通胀
    2008年1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丹丹
    建议择机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本报记者 李丹丹

      

      央行昨天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而由于大量的流动性注入在经济好转后可能转化为通胀压力,因此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

      报告认为,从国际、国内周期走势看,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一方面,随着金融部门继续去杠杆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下跌态势,国际油价跌破60美元/桶,铜、煤炭以及农产品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也都大幅下挫。受此影响,我国进口价格涨幅高位减缓,三季度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此外,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PPI涨幅也从高位回落至6.6%,而CPI增速更是连续6个月回落。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先行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企业景气指数等也均呈现下行趋势。

      报告称,通胀压力缓解为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窗口,因此,可择机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为长期内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奠定基础。

      报告表示,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之下,货币政策要防止通货紧缩。央行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与积极财政政策相配合,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但报告同时提醒说,国内劳动力供给可能已接近“刘易斯拐点”,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亦日益突出,劳动力成本、资源能源价格上升是长期趋势。而且为应对金融危机,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在未来经济好转后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因此,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同时,应该努力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相关报道详见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