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反对设立平准基金的观点,主要就是认为平准基金入市,相当于政府拿钱干预市场,这首先就违反了最一般的市场经济规律。另外,平准基金在什么位置入场,其实很难找到一个客观标准,结果很容易造成用政府意志取代市场规律的后果,从而产生长远的负面作用。
客观来说,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作为一种政府干预行为,平准基金的操作必然具有两重性,难免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市场的自然走势,并且对市场经济机制带来事实上的冲击。但问题症结在于,市场经济机制本身也不是完美的,也存在缺陷,由此所制约下的市场走势,也就未必一定是理性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恪守一切让市场决定的不干预政策,显然是不合理的,会大大延长市场回归正常格局的时间,并且让社会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
最近在沪深股市上出现的一种现象就很值得人们深思:由于股市的连续下跌,加上行业景气度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几大电力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幅度下挫,市值已经与重置成本相近,甚至较之更低。如果简单地从市场运行的角度来说,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它是市场自身的选择。但是,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如果这个时候有外资以相当于重置成本的价格将这些电力公司收购了(这在经济上是合理的),那么结果会怎么样?鉴于我们已经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在理论上,外资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显然,此时如果任凭市场自身来调节,那么在这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是要受到威胁的。一个多月前,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将在二级市场增持工商银行等公司的股票时,也就明确表示过这是为了维护金融安全、巩固控股地位和稳定股价。显然,在这里所体现出来的,就有对股价过度下跌的不安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后果的担忧。在这里,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市场失灵”,并且有可能对国家安全以及经济稳定、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时候,政府的干预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刻,政府动用平准基金干预市场,可能是在其所能够采取的各种行政行为中,最具有市场化色彩,并且也最容易见效的一种。
在这方面,看看香港的例子就可以了。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金融遭遇国际投机资金的刻意冲击,且自身无法进行自主的有效抵抗时,特区政府断然出手了,干得很漂亮。而现在,虽然股市的下跌也很大,但可能是考虑到情况与10年前还有差异,因此至今不见其管辖的外汇基金的行政性干预。由此,大家也可以看出,平准基金什么时候入市,一般来说并不取决于股市的点位(这确实难有客观标准),而是取决于股市的运行格局是否对国家、对经济以及对社会带来难以承受的破坏性作用。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平准基金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入市,相信各界并不难达成共识。既然有了这样的前提,那么进一步也可以说,我们的社会确实是需要平准基金。
近日,在政府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沪深股市走势明显向好,行情似乎是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这样一来,是不是说暂时也就没有了推出平准基金的迫切性了呢?人们注意到,现在理论界要比具体的市场操作者更关注平准基金,这与前一时期民间舆论集体呼唤平准基金的状况有很大不同。不过,在笔者看来,平准基金应该是证券市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而非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虽然,设立它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危机,但是毕竟不能在危机到来时再去考虑,一定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其实,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在市场建设方面比较完备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平准基金的架构,即便是引而不发,也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矫正市场的极端走势,而这正是眼下沪深股市所缺乏的。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