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银监会新近提出的商业银行年末资本充足率达到10%的要求,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昨日分别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发行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的筹资计划。分析人士认为,将商业银行今年年末前资本充足率要求从8%提升至10%,这对中小型银行影响较大,它们的资产结构、业务模式都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
发债筹资为达新标
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比例不得低于8%,而近期银监会提出了商业银行年末资本充足率达到10%的要求。这一点从浦发银行等股东大会相关资料中得到了验证。
浦发银行股东大会昨日审议通过了向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次级债券、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混合资本债的议案。浦发银行董秘沈思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上述两项发债在年内完成,该行资本充足率将可一举攀升至10%以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浦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为8.47%,比上年末下降0.68个百分点。
就在同一天,民生银行股东大会也审议通过了发行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混合资本债的议案。民生银行测算,如果发行50亿元混合资本债,则可保证2009年该行在150亿元可分离交易债成功发行的情况下,明年的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
事实上,为筹措资金、争取资本充足率达标,近两个月来,已有多家中小商业银行表示打算或已经发行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招商银行9月初发行了人民币300亿元的次级债,广东发展银行也于9月下旬发行了人民币50亿元次级债券。深圳发展银行董事会也于9月末通过了未来三年发行不超过100亿元次级债、金融债和不超过80亿元混合资本债的计划。
补充附属资本而非核心资本
根据银监会和央行相关文件规定,将商业银行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而混合资本债券则是商业银行为补充附属资本发行的。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债券的方式来补充资本,只能对银行附属资本进行补充,而非核心资本。
对于为何采取补充附属资本、而非核心资本的方式,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记者说,首先,中国上市银行的核心资本传统占比较高,通过补充附属资本的方式,虽然使得核心资本占比略有下降,但也能同时使得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5%和10%的监管要求。其次,目前市场情况下,面向银行间市场发债也比较容易操作。
中投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水祥说:“不采取增发的方式,一来存在监管审批的程序,二来股市低迷、价格波动。而不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这可能与大股东的意愿相关。”郭田勇也表示,股市价格、大股东出资的意愿和能力等都是不采取增发方式的原因。
沈思昨日亦表示,如果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能尽快跟上,那么附属资本的补充也将因与核心资本的比例规范而受到限制。“尽管银行可能因补充核心资本而进行增发的意愿,但是目前市场情况下,估计不太可能实现。”陈水祥说。
中小银行资产、业务结构遭“炙烤”
从业务拓展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只有资金实力提高之后,后期各项业务的开展才能有保障。因此,资本充足率标准的提升则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结构将产生较大影响。
郭田勇说,由于资本充足率标准对于银行资本金要求产生“硬约束”,不排除一些筹资能力较弱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了满足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对其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和收缩。比如,增加留存利润、减少风险高的资产的比重等。
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目前情况下,银行为提升核心资本充足率,可能会采取增加留存利润、减少或不派息等方式。“但从长期发展而言,银行还是应该通过提升业务量、增加利润的方式来实现资本增加。在调整业务结构方面,可以侧重于一些风险较小的业务,降低风险较大业务的比重。”
在业务调整方面,郭田勇认为,银行也会调整其业务结构,减少风险高的信贷业务、以及高市场风险的业务等。“业务方面的调整,对银行资本的影响体现在‘增量’上,而对资本的调整则体现的是‘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