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股经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海外
  • A4:股民学校
  • A5:法律服务
  • A6: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大全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私募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对话
  • B16:基金·焦点
  •  
      2008 11 2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5版:基金·对话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5版:基金·对话
    基金投资和投资基金都是长跑——对话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总经理张嘉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投资和投资基金都是长跑——对话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总经理张嘉宾
    2008年11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安仲文
      基金投资和投资基金都是长跑

      ——对话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总经理张嘉宾

      国内第61家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基金公司上周在深圳正式开业,作为金融危机爆发后首家获批成立基金公司,民生加银的成立彰显了监管层对国内基金业的信心,也因此成为投资者关注的对象。新生的基金公司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塑造核心竞争力,本报记者就此与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张嘉宾展开了一番对话。

      ⊙本报记者 安仲文

      基金投资和投资基金的本质

      记者:根据您海内外10多年的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您是怎么看待基金这个行业的?

      张嘉宾:在全球性资产泡沫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经历了2007年的超级大牛市,中国的基金业也获得了超常规发展的机遇。“超常识”,或者说是违反常识的观念、论点和投资行为可以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乃至动摇许多人理性的思维。许多人对证券投资、对基金投资产生“超常识”的认识,其实这是泡沫中典型的现象。2008年全球市场进入资产“去泡沫”化,中国股市开始大幅调整,加之全球金融风暴,造成股市进一步暴跌,人们开始反思,这和上个世纪末美国网络泡沫后期的膨胀到破灭的过程很相像。

      记者:作为基金公司高管,您如何看待基金的投资和投资于基金的本质。

      张嘉宾:基金的投资,是指基金公司进行投资运作的本质。许多人认为基金的投资是专家投资,专家投资就是时刻能为基金持有人赚钱。由此,在跌势中基金净值下跌便遭到广泛质疑。实际上,基金的投资,与其说是专家投资,更准确地描述应该是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分散风险的组合投资。在信息来源以及信息加工能力方面,基金公司有着强大的优势,体现了集约化运作的能力。基金公司的投资,是建立在每年数万份投资研究报告和数十名研究员实地调研基础上的,投资、研究、交易人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这是其他投资者所无法达到的。最近在和从公募转做私募的基金经理的沟通中,我了解到他们最大的感慨是做私募没有强大的研究力量支持,在分享思考成果、实地调研方面远逊于公募基金。相比较而言,私募基金是个专家诊所,而基金公司更像一个现代化的医院。与诊所相比,医院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流的专家会诊能力、一流的检查、治疗设施和完善的病人护理体系。这就是集约化的优势。所以,医院是人们生病时的第一诉求对象。同样,公募基金也应该是普通投资者最先考虑的投资管理人。

      基金的投资也是规范运作的,有着良好的制度安排、法律保障。基金的托管人、管理人、持有人大会、监管当局、乃至新闻媒体共同构建了完善的基金运作、保管、监管的监督体系,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基金投资另一个本质就是通过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总括来讲,基金并非短期内致富的工具,基金投资也承担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当整个市场出现较大跌幅时,基金的投资组合难免会受到冲击。但长期来看,基金投资的本质就是通过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组合投资,成为伴随经济增长的财富增值的最佳载体。

      记者:您刚才谈了基金投资的本质,那么投资者投资于基金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张嘉宾:可以说,2007年的中国基金行业,在基金普及工作和规模成长上,一年走了成熟市场10年走的路。股票基金净值增长达到了126%,基金一天募集金额超过900亿。实际上,这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小概率事件的轰动效应是巨大的。在2007年里宣传股票基金投资长期回报是12%左右有人愿意听吗?基金年度收益超过100%时,不做宣传每天可以募集上百亿。许多基金销售人员没有做完销售基金过程中的基本动作、规定动作;更多的投资者把基金看成了快速赚钱的投资工具。2008年基金发行市场速冻,一方面是由于证券市场的单边下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金各方面的参与者,有许多人在理念上偏离了投资于基金的本质。投资基金要长期持有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它确是投资基金的本质之一。时间是投资基金最好的朋友。在美国市场,从1926年到1992年,经历了1929年经济大萧条和二战,统计数据表明,持有基金一年赚钱的概率是70%;持有五年赚钱的概率是89%;持有十年赚钱的概率是98%;持有十五年赚钱的概率是100%。再者,投资基金,应该与包括退休规划、子女教育规划等个人的长期财务规划相连接。投资基金是实现这些长期规划,到达财富自由终点过程中的手段,而非简单的、阶段性的赚快钱。通过定期定额投资,有规律的、把投资基金当成一种习惯,是实现子女教育规划、退休规划最佳手段。

      

      生存之本是业绩

      记者:民生基金成立之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在投资业绩、基金规模、产品线的发展模式是如何安排的?

      张嘉宾:基金投资是长跑,基金公司的经营更是长跑。公司成立之初,民生加银不急于立即扩大市场规模。公司开业前三年规划的目标是夯实基础,包括构建专业核心团队、确立管理和投资风格、建立完整产品链及取得各类业务资格、完善渠道和客户服务体系、培育长期客户。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当市场机会来临时,才能抓住时机,使公司获得超常规的发展。

      在投资业绩和基金销售方面,我认为稳定的投资业绩是基金公司的生存之本,民生加银需要的正是稳步发展。基金投资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基金规模当然也会随之增长,这也代表了市场对你的一个认可,基金规模是公司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动因。与已经经历了潜能充分挖掘的中国的制造行业相比,中国的服务行业成长的空间巨大,金融服务行业尤为如此。客户的需求是庞大的。民生加银基金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将民生加银基金管理公司建设一个国际先进、诚信、稳健、专业、创新、客户高度信赖、持有人利益最大化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

      记者:我们知道基金行业的竞争十分残酷,你如何看待基金行业的排名?

      张嘉宾:基金行业排名也是公司各方面实力的展现。目前第三方公布基金业排名总体上是比较客观的,但基金业绩排名过度注重短期排名势必对基金投资管理产生误导,因为基金是满足投资者长期理财规划的一种工具,而不是短期获取暴利的工具。目前一些基金排名的服务商已经把基金业绩排名的最短时间延长至一年。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对基金经理的排名,我们也是将其视为结果,而非动因。对于基金投资,我们会更注重团队的力量、流程化的管理,使得基金较好的投资业绩能够长期保持,并得以复制。

      

      关注盈利的可持续性

      记者:你如何看待金融危机对目前的市场的影响,对基金经理的选股会产生什么影响?

      金融危机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目前各国政府已经清楚的表态将负责支持整个金融体系、信用体系,坚决防止金融体系、信用体系的崩塌。但在实体经济方面,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这场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度,持续时间的长度还需要作继续的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也可能遭受较大的冲击,不容乐观。

      从基金投资方面说,在危机之中的基金选股将是去伪存真的过程。我们注意到,在2006、2007年的大环境中,一些企业的盈利并非来自效率的提高,而是来自生产要素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上市公司的盈利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而不是来自其盈利效率、技术含量、管理水平的提高,那么他的盈利将是阶段性的,非持续性的昙花一现。因此,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让市场孕育出新的投资机会,在这一轮震荡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具有持续空间,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将更容易分辨出来,优质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特质将得以体现。

      记者:政府前期出台了“四万亿”的救市政策,你对这一政策有什么样的看法?

      张嘉宾:我觉得这是必须做的一件事,但经济的恢复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把经济形容为一个处于危险中的病人的话,那么四万亿的投资就像是给病人注射强心剂,这是必须的。但对一个的病人而言,强心剂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需要做进一步的综合性治疗,病人才会得以康复。此前外界已经产生了一个共识,纯粹由投资拉动经济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方法。“四万亿”的投资政策可能一段时间内的保障一些企业的盈利,但长期而言,企业盈利的增长需要其自身生产效率的提高。

      不过,投资机会当然是存在的,“四万亿”政策出台后,基金投资在此背景下可以从中找到一些阶段性的投资机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其产品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的企业,以及业绩增长稳定、估值适中的消费品股票会显现出投资价值。综合来看,我们会关注市场价值的中枢的位置,以及成长性股票的溢价水平,决定成长性股票的投资价值。

      张嘉宾简历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硕士。拥有2年美国基金从业经验,8年国内基金公司管理经验。历任瑞银华宝投资银行纽约市业务经理,富国基金总经理助理、市场总监,信诚基金副总经理、首席市场官,香港中国光大资产管理公司首席运营官。现任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