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在2000点下沿的持续震荡使许多投资者对反弹进程再度怀疑与动摇,但行情所表现出来的量能水平与持续的时间等,已经决定着本轮反弹与9月中旬、4月下旬两次“利好见光死”的反弹行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共振之后是分化
在次债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并引发共振性的全球股灾之后,虽然新的金融秩序还未成型,但共振之后的分化格局已初见端倪,这种共振之后的分化现象至少说明了以下三点:(1)本次危机发生在“美国大院”,并期望新兴经济体来出手相助。各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在G20会议中纷纷争取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至少说明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与金融秩序中的力量对比在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2)全球经济已经从高增长、高通胀转入到滞长与衰退,以及忧虑通缩的新阶段。相比之下,欧美成熟经济体陷入衰退与通缩的形势已经比较明确,而新兴经济体仍处于需求相对旺盛阶段,通缩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尤其是,我国政府推出的超级财政投资计划,以及可能即将推出的一揽子刺激消费计划等行政调控举措是欧美经济体难以比拟的。(3)在高通胀导致经济回落的时期,资本争相逃离的必然是“涨得快,也涨得高”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因此更早下跌,跌幅也相对更大;但在通缩抬头,缺乏活力的欧美经济进入衰退的时期,资本青睐的必然是更有增长活力的新兴市场。
全球资本市场在经历共振之后趋于分化,“中国优势”在经济、在金融、在股市中的表现也已日见突出。因此,对于A股本轮“只见堆量不见高涨”的反弹、后期还可能出现的持续性放量震荡,以及A股与美股乖离扩大的表现已不能仅仅以技术性的表现来看待。
下跌性质决定上涨潜质
在今年的全球性股灾中,各国股市同样是重挫,但各自下跌的基本性质却大不一样,以我国为主的新兴市场大跌主要原因是估值下降,大多数公司的业绩仍在增长,但增长幅度的减弱和投资者对市场安全边际要求的提升,导致市场成长性溢价消失,从而令A股市场的市盈率在一年多时间里从近60倍速降到目前不足15倍,最低曾靠近12倍。下跌性质的不同,必然意味着上涨潜质也不一样。在A股在估值水平已经降到足够低的情形下,只要大多数公司业绩在经济“保8”的支持下能保持相对稳定,就意味着A股市场有着更好的上涨潜质。从更长久一点的角度看,2000点以下的A股行情已经具有长期的战略价值,已不能只以技术性反弹等短期思维来看待。
目前行情风险与价值并存
当然,在最坏的情况与最坏的预期所带来的最坏行情刚过去的时候,外围环境还处于百废待兴的收拾残局阶段,内部一系列刺激举措见到实效还有待时日,A股市场即使有着太多的优势,新行情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普遍预期,在一系列提振措施下,我国经济与公司盈利增长降落后重新着底的时期约在明年的三季度,在此之前,人们还将见到今年四季度、明年一季度与上半年的低劣数据,还将见到许多上游企业和制造型企业对存货折价导致业绩的变脸,这些因素决定着在此阶段内很难产生系统性上涨行情。当然,股市有着超前预期与超前反应的功能,行情也不会等到各项数据明显好转后再筑底回升,按照超前3-6个月的“晴雨表周期”,意味着在未来半年多的时间里,A股在低调震荡中反复磨底的运行方式是个大概率事件,综合来看,2000点以下的A股行情是中短期风险与中长期的战略价值并存。
个股行情决定财富曲线
如果把未来半年多时间里的行情分为两个阶段,今年年底之前正处于政策发力时期,市场也有着运作“年终吃饭行情”的强烈需求,行情氛围显然要好于明年上半年。从行情的内容看,止跌于1664点的本轮反弹运行到目前为止所囤积的做多能量已经超过4月22日2290点、9月18日1802点的前两轮反弹行情,按照动量衍射幅度的行情机理,这预示着本轮行情的反弹幅度要超过前两次反弹,按照前两轮反弹幅度的递增比例,意味着本轮行情反弹的空间将起码在2200点以上。但行情的内容远不仅于此:一是,由于目前大环境上货币流动性的释放还处于初期阶段,市场流动性还不足以展开规模性行情,并且大公司与经济形势的关联度更大,小公司的年终含权优势正在开始显现。因此,后期行情的市场风格特征(即热点重心)必然将由大市值权重股向小市值股(低价股、小盘股)转移,“大盘涨10%,局部个股涨30%”的现象将成为后阶段行情的常态;二是,“保守的基金与激进的游资”大斗法会使行情时常震荡,每次震荡必然导致一次个股序列的轮动,因此,个股局部性热点高频率轮动跳换成为后阶段行情的主要特色;三是,目前市场对明年经济与公司盈利情况的预期处于完全模糊状态,同时,之前的超级下跌已经消化了绝大多数风险预期,后期较长时间内大盘高低与涨跌已经不是行情的主要因素,实际上目前时期的大盘也难以大涨大跌,个股行情决定着投资者账户财富曲线的起落。并且,由于市场对公司盈利预期的模糊,较长时间内个股行情的重点将更多地落实在题材性与概念性行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