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特别报道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1 2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金融·证券
    银行开始对企业套保说不
    中金所正研究恢复设立场内出市代表
    申银万国:明年A股波动区域1600点到2600点
    李扬:保经济增长仍需依靠投资
    关于2008年记账式(二十二期)国债
    上市交易的通知
    关于2008年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债券上市交易的公告
    股票开户数连续两周强劲反弹
    上交所推出可分离债
    质押式回购交易
    东北证券股权
    再遭第一大股东质押
    华泰证券派发红利10亿元
    关于可用于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的可分离债等债券名单及出入库代码的通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开始对企业套保说不
    2008年11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钱晓涵
      ⊙本报记者 钱晓涵

      

      一连串风险事件的爆发,使得银行对企业是否具备做好套期保值的能力开始产生怀疑。记者获悉,在“中信泰富”、“深南电”、“华联三鑫”等事件被公开后,国内部分银行出于自保考虑,对放贷企业进行期货操作的态度转为消极。不少银行提出,绝不允许企业使用贷款资金进行期货投机。而对于套期保值,一些风格保守的银行也不买账,希望企业尽量减少参与,若企业一定要进行套保,则只能使用自有资金。有银行甚至暗示,企业如不照办,其授信额度将被削减。

      大型公司因涉足期货投机而出现巨亏的新闻近期频频见诸报端,这让放贷给这些公司的银行深感坐立不安。正常情况下,期货投机失败所造成的损失往往高达数亿元,一旦企业因此破产,银行借出的贷款将无法收回,从而蒙受重大损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对于企业进行期货操作的态度出现了较大变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部分银行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反对企业进行期货交易。“银行不光是反对企业参与期货投机,甚至连企业进行正常的套期保值,也不怎么支持。”

      据了解,国内银行对于期货市场的态度原本分为“激进”和“保守”两派。前者把期货视作未来银行最重要的创新业务之一,花了大力气进行市场拓展;而后者始终认为期货市场风险较大,对于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态度是“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在一连串风险事件爆发后,保守派的态度变得更为消极。期货投机固然要坚决反对,连套期保值也被“殃及池鱼”。有银行甚至暗示,企业不允许用银行资金进行保值交易;企业一定要保值,则只能使用自有资金,如不照办,其授信额度将被削减。

      “是否将授信额度和企业是否参与期货交易挂钩主要看各个分行。”某银行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总行层面不可能下达这样的文件,但各分行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现在很难判断企业到底做得是保值还是投机,即便像国航那样号称是保值,也一样出现了亏损。”

      对于部分银行犹如“惊弓之鸟”般的做法,企业界人士颇不以为然。“在国外,银行往往要求生产企业将贷款中的一部分强制保值,以封闭因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敞口。而国内银行居然会对企业的套保行为进行限制,那岂不是把风险敞口完全暴露在外吗?太不可思议了!”

      浙江某加工型企业副总认为,国内部分银行不区分投机与保值、一刀切的做法非常不合理,这实际上不是在化解风险,反而是在放大风险。“企业不做保值,如何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尤其在今年,相当一部分企业饱受原料下跌之痛,期货市场的存在原本可以帮助企业锁定价格、稳健经营,赚取合理的加工费。但现在银行因为自己的原因不鼓励企业进行保值,甚至还要砍我们的授信额度,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毕竟资金安全和金融创新相比,还是前者更重要。不过,银行对于企业进行保值的保守态度,正是源于银行对于期货市场缺乏了解。

      业内人士建议银行成立企业套期保值的专门管理团队,为企业设定方案,并监督方案的执行过程。引进银行来辅助企业参与套期保值,还可以发挥第三方监管作用,通过银行对企业套期保值业务进行的监管,使企业的套保行为更为规范和。

      (更多分析报道详见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