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家公司,如国航、东航等,纷纷曝出在套保中折戟的现象,这使得投资者在惊诧的同时,不禁要问,既然套期保值是防范风险的,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大的亏损呢?
笔者认为,首先,不应否定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我们知道,套期保值是指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其实质是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目前,国内多家航空公司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而在期货市场上出现了大幅亏损。但在现货市场上,由于航空燃油价格的大幅下降,使其实际燃油购买价格仍处于当时实施套期保值时的目标采购价格。这里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套期保值的真正作用是锁住企业将来的原材料采购价格或产品销售价格,只要是实现了目标采购价格或销售价格,套期保值的目的就实现了。当然,如果不套保,国内航空公司就可避免这次期货市场亏损,且能用低价买到燃油原料,增加企业效益。这说明企业不能机械地进行套期保值,而应在认真研判宏观经济及行业环境的基础上,科学、灵活地运用套期保值工具。
但这不能成为否定套期保值功能的理由。设想一下,如果这次经济危机延迟爆发,燃油价格再上一层楼,结果又会怎样?所以,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其次,针对目前套保巨亏,我们要明确,企业是否是真正地在进行套期保值,在期货市场上的持仓量是否超出其实际套保需要,从而使得在套保过程中掺杂了投机成分。如果是这样,当价格出现不利变动时,必然使得套保的避险功能大打折扣,而且往往出现巨亏。
第三,国内企业在使用套期保值避险时,为了增加套保收益,往往动用了期权、互换以及其他复杂的结构性产品,甚至是场外交易中的某些“对赌”合约,使其面临极大的风险。衍生品市场、特别是OTC产品,对于国内的投资者来说,都是新事物。国内具备这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并不多。因此,在实际操作和合约条款审核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往往在风险把握和风险预知度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国内企业往往无视这点,“冲劲”、“赌劲”过大,当价格处于不利变动时,又不能及时地进行投资的再组合或者不能及时对风险进行再次规避,最终往往只能以巨亏收场。
第四,要明白“浮亏”和真正亏损还是有差异的。目前,国内很多公司纷纷爆出套保巨亏,但要明白,由于这些企业签署的套保协议都是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目前出现的只是期货市场“浮亏”,期货市场“浮亏”并不是真正的、最后的亏损。是否最后出现亏损、亏损多少,则要等协议履约时才知道。当然,为防止将来可能的进一步亏损,现在也应采取相应措施来转移或分摊这些浮亏。所以不能光看暂时,要用发展、长远的眼光来看。
总之,针对目前国内多家公司纷纷曝出的套保巨亏现象,投资者不必谈“套保”色变,要肯定它的避险功能,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老老实实地遵从套保的操作规范,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拿套保当投机。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套期保值决策的科学性、套期保值实施中的灵活性,以求取得更好的套保效果。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导,期货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