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1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印度孟买遭连环恐怖袭击
    温家宝致电印总理辛格慰问
    发改委:燃油税改革将减轻各方负担
    北京警方证实黄光裕正接受调查
    股市走出困境既要“救人”更要“治病”
    版面导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市走出困境既要“救人”更要“治病”
    2008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礼华
      □陈礼华

      如果一个人从6000米高空一跃而下,不死至少也得重伤,这个时候你当然不能只告诉他要坚持住、未来会有饼的,而要赶紧救人;但是,如果只想法“救人”不“治病”,这个摔下来还活着的人一心还想着再爬上6000米,恐怕这人再次摔死是迟早的事,你得衡量这个高度的危险性。拯救股市走出困局也是如此,既要“救人”更要“治病”。

      是否股市的困局就是指股指的涨跌呢?如果这样,要刺激股市的短期上涨其实并不难,效法当年的美联储一连串大幅降息降准备金率,再加上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那套办法就行了。因为,中国毕竟还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毕竟还有历史上最高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毕竟还有世界上最高的居民储蓄率。有这三块家底,如果真要放水,短期股指暴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然后呢?用制造泡沫的办法来解决泡沫造成的问题是经典的饮鸩止渴。

      股市的涨跌都有个“度”,都不能离开宏观经济这个基础和前提,否则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中国并没有次贷危机,中国经济基本上还算健康,但股市为什么这样垂直插水式下跌,幅度超过70%比美国还多呢?我认为,应先理解清楚这个问题,股市走出困境才会有方向。

      有人说,是因为中国股市没有“反向制动器”——股指期货等对冲工具。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的股市难道没有股指期货吗?在这些市场对冲基金猛龙过江、兴风作浪时,市场并未因此而稳住。倒是很多人承认,股指期货并不能改变股指运行的基本方向和规律性。

      有人说,是因为股市缺少做多做空机制,所以要赶快搞融资融券。这个在香港被叫做“孖展”的玩意儿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我绝不相信,中国股市就缺那几十亿或上百亿资金,才涨不起来。难道融资融券可解决股市下跌问题吗?这样的政策建议就跟取消印花税一样没用对路,是一种政策资源的浪费。

      有人说,是因为“大小非”,这个说法有典型的代表性,时下更有普遍性。很多经济学家、知名专家和市场人士近期总是在呼吁监管部门推出限制大小非减持的政策措施,对此,我完全不能苟同。按照市场机制和此前股改时的约定,大小非已经支付了流通对价,为什么它送你的流通股你可以卖了兑现,而它的却不可以呢?为什么对它就要征“暴利税”?法律的公平性何在?当然,考虑到目前市场承受能力,在减持的节奏、方法和途径上再做一些安排,比如每年限制一定比例等,这倒是值得考虑的。

      有人又把矛头主要指向监管层。其实有关部门在3000多点、4000点时就已经多次利用多种形式提醒市场各方高度注意市场风险,例如基金就在全行业开展了空前大规模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几乎在每一营业网点都放了中国证券业协会印发的《基金投资者教育手册》,甚至在市场极度狂热失去理智的时候,迫不得已采取了缩减规模、比例配售、缓发停发新基金等非常措施,可市场依然置若罔闻,这里面难道就没有投资者不理性的因素?试想一下,当时千亿发行的疯狂现象若不制止和冷却,股市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这难道跟众多中介机构和广大参与者本身都没有关系吗?证监会并没有喊出10000点。

      以上几个方面都不是中国股市困局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认为,中国股市困局的症结还在于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不完善,以及由此衍生的市场功能定位错位和市场诚信的缺失。从最初的“为国企脱贫解困”到后来的推动大型国有企业“重组上市”,其中有多少人只想着融资拿钱,把股市当作“超级提款机”,从来不想着给股东应有的回报。(下转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