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随着技术手段的大量运用与创作观念的不断创新,艺术家不断在打破艺术样式自身的形式限制,因此会越来越倚重于社会服务,依赖于技术支持;同时,艺术市场本身的开掘,也越来越借助市场资源的整合。因此,在一些技术和工艺含量较高的艺术样式如版画、摄影、雕塑、新媒体的创作背后,隐藏着一条产业链。本刊将从这期开始对此作系列报道。
以版画为例,这门从中国古代的传统印刷技术脱胎而来的艺术样式,除了绘画之外,还有制版和印刷两个工艺环节。所以,尤其是现代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的创作,往往需要专门的设备与工艺,艺术家创作需要有专门的工作室。记者与上海 “半岛版画工作室”的主持人卢治平相熟,知道这样的版画工作室对于艺术家是不可缺少的后援。但是, “半岛”毕竟是民间的非营利机构,还需要与专业的画材供应商与丝网印刷工厂合作,才能实现其功能。这是支撑艺术创作的技术链条。
在采访中,记者还看到了一条艺术品市场开发的产业链条。记者最近有机会看到了号称全国最大的版画加工基地的百雅轩版画院。这是一家商业性的版画制作机构,其基地的规模之大,从其占地20多亩、雇员500多人的数字可见一斑。
有最大最好的加工基地,虽然有了开拓市场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市场。这次专题报道中提到的久负盛名的朵云轩 “木刻水印”,就走过了一条市场由盛而衰的路。要打造一条整合市场资源的产业链,需要明确的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百雅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们与吴冠中、罗尔纯、詹健俊、袁运甫、罗中立、王怀庆等20多位著名艺术家合作,通过制作名家版画,试图让高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为此,他们丰富了基地的功能:建立版画工作室,为艺术家的原创版画创作提供支持;还计划建立一座世界级的版画博物馆。他们已经着手建设连锁型的百雅轩画廊,建设艺术品销售的 “好画网”,希望借助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的结合,打造一个全国性的艺术品销售平台。
也许,中国的消费性艺术品市场的启动,正需要这样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