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12月,也就是下周四,欧洲两大央行将迎来今年的最后一次例会。从目前的市场预期和官方传递出的信号判断,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很可能分别再降息至少50基点。本周,中国刚刚宣布历史罕见的大幅降息,而下周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其他央行也可能加入降息行列,美联储在下月16日的今年最后一次会议上也预计会继续降息。
⊙本报记者 朱周良
降幅至少在50基点
最新发布的一项机构调查显示,受访的81位经济分析师中,有56位认为欧洲央行将在12月4日的会议上降息50基点,24位预计将降息75或100基点。这主要是考虑到要帮助区内经济摆脱衰退,同时通胀压力不断减轻也给予了央行足够的行动空间。
而对于本月初猛降利率150基点、创有史以来单次降幅之最的英国央行,业界多数观点仍认为,该行在4日的会议上还会选择降息,幅度至少在50基点。在受访的67位分析师中,35位预期降息50基点,29位预期降息100基点,还有3位认为会降息75基点。
果真如此,这也将是两家央行连续第三个月大幅降息。在10月和11月,欧洲央行都宣布降息50基点,将利率降至3.25%;英国央行10月也降息50基点,而在11月初更出人意料地宣布猛砍利率150基点,为有史以来罕见,将利率降至3%的1955年以来最低水平。
近期官方也发出了较为明确的降息信号。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本周三表示,只要有证据表明通胀压力减弱,央行下周可能降息。欧洲央行委员会委员兼德国央行行长韦伯26日则明确表示,由于经济前景严峻,欧洲央行在下月4日的例会上将继续降息。
当前,整个欧洲经济都深陷泥沼,疲软程度甚至被认为超过了美国。在最新发布的半年报中,OECD在本月13日发布的预期基础上小幅下调了对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该组织目前预计,其成员国明年的总体GDP将萎缩0.4%,此前的预期为萎缩0.3%。
报告维持了13日做出的对2010年的增长预期,预计30个OECD成员国2010年的GDP将增长1.5%,其中美国经济的增速为1.6%,日本增长0.6%,欧元区增长1.2%。
具体到对明年的增长预期,OECD预计美国经济将大幅下滑0.9%,经合组织本周早些时候的半年度报告称,其30个成员国的经济明年总体将萎缩0.4%。其中,欧元区可能萎缩0.6%,而英国更被认为是发达经济体中最不乐观的一个,预计明年经济负增长将达到1.1%。
新一轮降息高潮再现
业内人士注意到,随着全球经济持续降温,各国一方面开始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但同时也在继续大幅度放松货币政策,新一轮的降息高潮已然又已到来。
在欧洲两行下周议息之前,本周,中国人民银行已宣布了幅度高达108基点的历史性降息,这也是中国自9月中旬以来的第四次降息。
在下周,可能继续“动刀”的不只是欧洲两大央行。其他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央行预计都将采取类似的降息举措。
最新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央行下周二可能实施近几个月以来的第四次降息。多数分析师预计,澳洲央行下周将宣布下调基准利率75基点,至4.5%的五年低点。部分机构预计的降息幅度更大,如麦格理银行就认为,澳洲央行下周二会降息100基点。
为了刺激经济尽快摆脱低迷,市场人士预计本轮澳洲的降息目标可能在3.5%。2001年间澳大利亚经济面临上一次衰退时,利率最低降至4.25%。
下个月中旬,也就是16日,美联储将召开今年最后一次例会。目前,多数分析人士仍预计该行还会继续降息,尽管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美国的利率已降至1%的四年低点。
在最新的报告中,经合组织仍敦促主要成员国央行继续降息,称美联储应将基准利率由1.0%下调至0.5%,欧洲则应该到2009年初时将关键利率降至2%。日本央行则可能需要将0.3%的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到2010年之后。
货币政策效果存疑
不过,对于各大央行持续采取的猛烈降息措施,不少分析人士都持怀疑态度,甚至连决策者内部在要否继续降息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分歧。
瑞士信贷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当前的问题主要是信心不足,而不是流动性不足。大家都在担心对手风险,除非银行真正开始愿意放贷,否则资金成本降到再低可能也无济于事。
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也表示,就现阶段而言,对美欧甚至是中国而言,降息不是办法。他指出,在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正常情况下,降息可以鼓励银行更多放贷。但现在情况却完全不同,在,银行不愿放贷,企业也不敢借钱,倒不是因为利率太高,而是因为没有信任感。陈志武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关键的制度性改革,才是更有针对性的做法。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比斯利则认为,解决当前危机的最佳手段并非货币政策。比斯利表示,政府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维持银行放贷,因为金融机构的信贷策略突然之间变得异常谨慎。他认为,住房市场泡沫破灭并未影响当局的通货膨胀政策目标。
也有人持不同观点。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怀斯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各国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的同步性,因为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可能削弱单个国家利率操作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