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建筑发行的传言,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证监会尚未下发上市核准文件,尚谈不上发行。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就希望监管层把握新股发行节奏,证监会一直严格发行监管,做好审核核准,此项工作从来没有停止,现在还是在按市场情况控制和把握节奏。
事实也确实如此。由于股市持续低迷,IPO审核自从9月17日最后一次发布发审委工作会议公告之后,处于停顿状态已达两个半月之久。而自从9月25日华昌化工上市以后,新股上市也已经停顿了两个月。证监会在按市场情况把握新股发行节奏方面所做的工作有目共睹。
那么,为什么近期有关新股发行开闸的传闻在市场上广为流传呢?这恐怕与近期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开闸有关。进入11月以后,随着政府4万亿救经济计划的出台,沪深股市也走出了一轮“救经济行情”。而借行情走稳之机,上市公司公司债与公开增发渐次拉开序幕:中石化200亿公司债券、中石油300亿公司债券的发行纷纷闯关,东方电气、开滦股份的公开增发也同时实施。此外,西南证券借壳上市也获得批准。由此,市场难免对IPO的开闸充满担心。更何况,目前新股发行的压力甚大,已过会而未发行的公司有30多家,而等待排队过会的企业更是达到300多家。目前已进入年尾,那些已过会还未上市的公司,如果不能抓紧上市,一旦拖到明年,届时又需补充2008年度的相关资料。正是出于上述种种考虑,关于新股发行开闸的消息,才会在市场上接连不断。
当然,不排斥也有投行在幕后积极推动的因素。因为新股发行停顿,保荐机构、承销商的相关收入大受影响。为了切身利益,投行也会在幕后积极推动新股发行。哪怕行情再低迷,投行也总是希望把新股发行进行到底。
但新股发行显然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虽然有4万亿救经济计划声势浩大,两市走势有所转强,但行情总体上并未从低迷中走出来,因为投资者的信心很难一下子恢复过来。而11月份大小非的减持加速,这又对投资者的信心构成打击。12月两市又将迎来今年大小非解禁的第二个高峰,共有133家上市公司的233.1亿股限售股将陆续上市,按11月28日收盘价计算,12月限售股解禁总市值约1794.85亿元,比11月的解禁市值增加逾九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仓促恢复新股发行,必将对投资者的信心再度构成重挫,“救经济行情”的成果岂不毁于一旦?
不仅如此,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还存在着重大的弊端需要加以改革。困扰目前中国股市的大小非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新股发行制度上。一方面是大小非的低价发行,另一方面是公众股的高价发行。而这样的发行制度目前仍在延续。如果不对此改革,那么源源不断的大小非将闹得股市永无宁日。因此,改革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势在必行。即从新股发行时开始,就切掉大小非的尾巴,让大小非的成本与公众股的发行价格接轨,并在上市时一并上市流通。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股发行的重启才是健康的。
因此,在新股发行制度没有作出相应的改革之前,新股发行还请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