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的演进和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引发了市场对危机过后全球主要经济体如何实现内生、和谐式增长的关注。在昨日召开的“中信证券2009年资本市场年会”上,来自中、美、法、日、印度各国金融机构的专家各抒己见,并在“中国提振内需”和“发达经济体注重内生式增长”的观点上取得一致。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表示,当前虽然仍是一个“问题多于答案的阶段”,但金融海啸打破了过去“美国过度消费,中国过度生产,通过国际贸易循环达到平衡”全球经济模式,已是十分清楚的事实。当前我国应对金融风暴冲击的措施十分得力,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变当前国内经济的不平衡状态,改革重点应放在医疗、教育、物流、通讯、金融服务等外资和社会资本迫切要进入的领域。而不应仅仅寄望于财政政策扩张。
美国普信集团首席经济学家Alan Levenson也在其题为“全球经济前景:抗击衰退、纠正失衡”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将成为解决美国问题的重要因素。目前美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否消除经济领域的不均衡,从内部讲是长期以来美国储蓄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有赖于其他外部因素,如发展中国家把增长重点放在国内、日本政府减少赤字等。
印度ICICI证券高级副总裁、研究所所长Girish Pai则在演讲中表示,印度是一个内需型经济国家,2007财年消费对印度经济的贡献度也达到了59%。在金融风暴下,印度经济虽受到冲击,但由于2009财年个人所得税优惠、第六薪酬委员会的加薪措施和农场贷款减免等因素,印度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仍将提高,内需型行业仍可看好。这值得引起中国在经济转型中进行思考。
中信证券国际首席经济师胡一帆估算,我国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因此她建议,未来提高工资收入应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此外,进一步完善社保和福利体系,进一步发展教育等新兴内需行业,以构筑刺激内需的系统工程。
胡一帆还旗帜鲜明地提出,“去工业化”才是美国经济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未来美国经济将改变高度杠杆化的发展模式,发展重点转向高科技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替代能源业、节约能源的汽车业等领域,走出“再工业化”的发展路径。
日本野村证券金融研究所所长Takagi Nobuyuki指出,应对金融危机,一方面要靠政府出台稳定金融系统的政策,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压缩过度的人员和债务,在降低财务杠杆比率的同时提高净资产收益率。野村证券研究显示,依靠增加机械设备和IT投资、减少人员开支、行业并购削减过剩产能等措施,日本公司盈利到2007财年已实现连续六年增长,是二战后盈利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也由此走出了1990年来持续十几年的衰退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