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今日开幕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连续大幅走低引发了各方的种种猜想。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标志着官方汇率政策的调整,人民币由此将进入持续下行轨道。不过,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都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专家认为,最近几天外汇市场的大幅波动,更可能是一种试探性的“政治信号”,表明中国今后在汇率问题上将进一步强化市场主导的原则。
只是正常的市场调整
在以往几次战略经济对话前夕,人民币总会“规律性”地出现大幅上扬。而这次则恰恰相反,从本周一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在现汇市场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即触及官方设定的日波动区间下限。
国际金融专家、中国银行研究员王元龙认为,人民币突然大跌,跟这次的战略经济对话没有直接关联,更多是市场自身的变化。他表示,人民币在今年上半年有些“超调”,升值幅度达到6%,跟去年全年幅度相当,现在出现回调和回归是正常现象,也是合理的。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也认为,人民币过去两天的波动更多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他表示,近期人民币的连续下跌可以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是全球投资人对美国经济信心的体现,所以即便在危机最恐慌时美元仍被视为相对最安全的资产;二是大家也开始意识到中国经济并非完全免疫于外部危机,中国经济当前也面临较大困难。
王元龙认为,某种意义上说,最近几天外汇市场的“反常”波动是件好事,因为这充分体现了市场规律,让市场不要一味片面地认为人民币只涨不跌。“既然是市场因素起作用,那么必然有涨有跌,说到底,汇率只是一个价格,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试探性的“政治信号”?
王勇同时指出,人民币在中美战略对话之前连续下跌,“发出的信号很丰富,需要谨慎解读。”他表示,某种程度上,这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试探信号”,即告诉美国即将上台的新政府:不要一味施压中国让人民币升值。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学家龚方雄昨天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本周一人民币的大幅波动,只是一个“政治信号”,而不是“政策转向”。龚方雄分析说,4日中美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就要开幕,这很可能是最后一届。对中国而言,很希望继续延续这一建设性的对话机制,但在美方,候任总统奥巴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言会保留这一机制,相反,他在前不久曾公开在人民币问题上表达了强硬立场。
王勇指出,人民币自汇改以来已累计升值超过20%,但从过去两年多的实践来看,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像美国国内少数利益集团鼓吹和寄望的那样明显缩小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反倒是带来了“两败俱伤”的局面。人民币升值令在中国落户的大量跨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被削弱,并开始转移到其他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但却不会因此将生产转回美国本土。
王勇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经历重大调整以及美国政府换届的特定时期,恰恰为人民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新的契机,人民币汇率改革可能迎来“新的起点”。
对于有关中国是否会刻意通过让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的猜测,王元龙认为,这样的说法缺乏依据。因为在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外部需求持续降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也很清楚,即便让本币大幅贬值,也不可能达到刺激出口的效果。
王元龙表示,现在还很难说人民币就此转入贬值周期,毕竟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相对还算不错的,仅凭两三天的市场波动就断言贬值趋势形成有些武断。而担心资本因此大量外逃的也并无依据。他认为,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合理和均衡汇价应该在7至8之间。
瑞士银行的中国分析师认为,明年人民币的贬值幅度“有限”,预计美元对人民币今年会达到7,明年底则为6.8。而摩根士丹利则预计,明年人民币可能贬值5%至10%,该行此前估计人民币明年不会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