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球央行新一轮超出市场预期的大力降息,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欢迎。专家指出,连续的大幅降息短期内会给市场信心带来提振,这一点从昨天欧洲股市盘中大涨也可见端倪。但从更长期来看,这样的举措可能无法根本扭转信贷市场的紧张状况。而且,随着利率空间不断缩小、甚至降至“零利率”,各国也需要考虑下一步的应对之策。
发达经济体走向零利率
在本轮降息之中,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一直走在了前列,步子也迈得最大。美国的利率已低至1%,并且很有可能进一步降至接近于零。
一些联储官员已公开表示,实施零利率并非没有可能。本周早些时候,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一次讲话中也承认,尽管余下的降息空间已“非常有限”,但进一步下调利率“显然是可行的”。一些人认为,这一轮降息的最终目标可能是0.5%甚至更低。
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认为,当前美国的利率已经降至1%的50年低点,从理论上说,美国仍可能进一步降息,甚至到零。
不仅是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的英国也面临零利率的“诱惑”。曾任英国央行决策成员、也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比特认为,英国的利率会在明年降至零。比特曾准确预见到了英国央行上个月多达150基点的降息。
在前不久的一份报告中,代表发达国家的经合组织公开敦促其主要成员的央行继续降息。在该组织看来,美联储应将基准利率由1.0%下调至0.5%,欧洲央行到2009年初时应将其关键利率由3.25%下调至2%。而日本央行则可能需要将0.3%的利率水平一直维持到2010年之后。
有助短期提振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各国的降息似乎有意选在同一时段,比如这次瑞典央行原本要在两周后才开例会,但却提前到本周宣布紧急降息。
对此,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怀斯认为,与协同的财政刺激措施一样,现阶段各国的货币政策也需要强调同步性。他表示,美国去年开始实施的降息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削弱了单个国家利率操作的效应。所以,当前各国加强货币政策同步性尤其重要。
专家认为,全球各大央行连续祭出的同步大幅降息措施,短期内的确起到了刺激市场信心的效果。“央行大幅降息传递出一个信号,即当局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并且准备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伦敦英杰华投资的经济学家罗伯特森说。
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昨天在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决定前对记者表示,如果央行降息超过预期,市场会作出积极回应,股市可能大举反弹。
对主要发达经济体而言,现在的问题在于,随着利率越来越逼近零,可用的弹药也越来越少。如果形势迟迟不见改善,那么央行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比之下,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降息空间似乎更大一些。IMF在前不久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亚洲多数央行应考虑进一步降息。报告指出,许多国家也有采取财政刺激措施的空间。
将主打非传统手段
很多专家也指出,在当前的特定时期,一味降息可能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接下来,各国可能需要更多依赖所谓“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
“当前的问题不在资金价格,而是获得资金的难度。”罗伯特森说。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也指出,在企业对金融体系缺乏基本的安全感的情况下,降息不能起到鼓励银行更多放贷和企业大胆借钱的作用。这个时候利率降到再低可能都无济于事,更多的还是要解决长期的信心问题。
伯南克本周已表示,在利率下调的空间已较有限的情况下,当局接下来可能更多借助“非传统”手段来刺激经济和激活信贷市场,比如收购国债或是机构债券。
比特认为,央行接下来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进一步扩大货币供应或是直接收购债券和股票。这些措施在本质上类似于当年日本采用的“定量宽松”政策。
还有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是,在这轮危机真正过去、经济恢复增长之后,各国能否大胆和及时地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可能也是世界经济潜在的下一隐患。
巴克莱资本联合首席经济学家马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危机凸显了长期维持超低利率可能带来的风险。由于利率停留在低位太长时间,造成市场流动性泛滥,现在的危机不过是这种泡沫解除的过程。
以美国为例,从历史经验看,在经历严重衰退后,美联储不会轻易恢复加息,除非看到明确的经济复苏信号。比如在2003年中期开始的一年中,美国的利率就一直维持在1%,此后随着经济稳步增长,美联储才小心翼翼地慢慢加息。
马基警告说,决策者总是倾向于等到经济完全恢复正常后才转入加息,而不会贸然提早启动这一过程,而这恰恰可能成为经济面临的下一“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