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金融机构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2 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上一版  
    pdf
     
     
     
      | T8版:艺术财经·人物
    董国强:金融危机给中国拍卖行带来真正考验
    袁欣:我们有时间改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董国强:金融危机给中国拍卖行带来真正考验
    2008年12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石涛 行书七言诗
      金农 墨竹图
      拍卖现场
      北京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也许是拍卖公司老总中最“与时俱进”的。他不仅能侃,还开博客,甚至和圈内及媒体的朋友在“开心网”上做“买卖董国强”的游戏。但在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秋拍之际,我们的话题却有点沉重,董国强用一连串罕见的排比,强调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拍卖业意味着史无前例的考验:不仅考验拍卖公司的专业能力,也考验拍卖公司客户的忠诚度,考验拍卖公司的“人脉”——你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支持者。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因书法而与拍卖结缘

      董国强喜欢书法,这是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经济时种下的因缘。当时他满怀强烈的兴趣参加了同学们组织的书法社,但却没想到,由此就走上了一个拍卖行老总的人生道路。

      董国强的书法爱好,在他1986年离开大学校园后并未放弃,考进北京海关后还依然坚持。他不仅参与了“小刀会”印社的活动,还结交了许多书法界的朋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1991的全国书法展上获得了一等奖,并很快成了“得奖专业户”,以致作为中国书法家的代表,参加了中日邦交20周年时举办的中日代表书法家展。不仅如此,董国强还因此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恢复后的第一批买家。不少朋友在拍卖场上买东西时也请他做顾问,因此他成了活跃人物。有人将其与当时在北京、上海、香港大拍卖场大出风头的“罗伯张”(香港著名藏家张宗宪)相提并论,戏称其为“小拍的罗伯张”。

      直接参与第一波拍卖热潮

      他还因此结识了北京文物总店的总经理、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创始人秦公:他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他们成了几天不见互相想念、有好东西首先让对方看的莫逆之交。董国强回忆说:“北京翰海开始拍卖后,我和马未都、易苏昊人等都是翰海不拿工资的义工,大家都是凭着对古代艺术品的热爱。秦公为文物公司从海外买回的一些国宝级的拍品,不少是委托我在现场买的。”董国强认为,这段经历使他熟悉了拍卖环节,也锻炼了他看东西的眼力。

      1996年起,北京、上海有了拍卖会,董国强发现其他地区不乏喜爱收藏书画的群体,就抓住商机搞了一个文化公司,在那些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地方如河南、山东、东北等地组织拍卖会,牵线北京翰海等北京的拍卖公司与当地拍卖行合作拍卖,他先后组织了沈阳、鞍山、大连、山东、河南等地的几次拍卖会。由于书法界的朋友和当地领导的支持,拍卖会都很成功,还结识了许多拍卖场上的重要买家。他记得,在沈阳的首次拍卖会上,吸引了4个副省长来剪彩。

      匡时开业正赶上拍卖退潮

      2002年,因为太太生小孩的原因,他暂离市场做了两年居家男人。直到“非典”后,艺术市场突然火爆,不止一家拍卖公司邀他出山,才触动他认真考虑做拍卖行的可能性。他自认对已有的拍卖公司甚至其核心机密都十分清楚;对国内一些买家的情况也了如指掌;多年来与许多大买家建立了平等的朋友关系。如此,因缘际会,使他在2005年成为新的北京匡时拍卖公司总经理,在2006年春成功举行了首拍。

      匡时的开业,正逢一波新拍卖公司开业热,与匡时同一时期开张的还有北京保利、北京诚轩和西泠拍卖等。同时,也正赶上2005年中国拍卖场的新一轮调整。董国强认为,这一轮调整令中国拍卖市场的格局、拍卖公司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破了内地拍卖业上海与北京平分秋色的局面,上海地区拍卖业务严重萎缩;拍卖公司开始向服务业转型,更注重公司的形象与品牌的塑造,投入的力度更大。匡时这3年来经受了最初的考验,已经形成了综合性的业务框架:古董和古代书画在国内处在一流水平;近现代书画则一次一个台阶地在进步;当代艺术在专业性上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在2006和2007两年,成交额都位列大陆拍卖行业前五位。

      金融危机带来行业洗牌

      董国强认为,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越大、持续越久,行业的洗牌就越深入。其结果是市场信息更透明,市场参与者更冷静,市场所面临的问题也更清楚。目前,匡时做事的态度已得到客户的认可,拥有了一批在困难时可以站出来支持的客户。因此,他觉得困难比想象的多,机会也比想象的多。他觉得:“匡时的起步阶段比较顺利,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很多年内拍卖行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大多数拍卖行却还没有做,给了我们乘虚而入的机会。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行业对匡时的认可变成社会的认可;同时,把我董国强个人的品牌逐渐转化为公司品牌。”

      “我和人交往的方式,与我的性格、经历有关。我对传统文化有感情,甚至有些痴迷,但又很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喜欢与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朋友打交道,从他们身上吸取我需要的东西。”董国强还强调:“我对网络有依赖:资讯主要来自网络,朋友的沟通也基本上来自网络,许多客户的联系也依靠网络。”确实,拍卖行老总有不少还不会使用电脑,而董国强早在2000年就已经熟练利用电脑。从他的博客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喜欢京剧,曾以票友身份登台,颇有专业水准,又是狂热的体育迷,对国际国内时事政治十分敏感。行业里很多人谈到董国强,都不约而同地会说到他的读书之多、读书之杂。“只有读大量的书,才不会成为无趣的人。”董国强如是说。

      和董国强交谈,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轻松、有趣,也许这正是他能够拥有广泛人脉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