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特别报道
  • A5:股民学校
  • A6:法律服务
  • A7:专版
  • A8:广告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投资基金
  • B8:基金·投资者教育
  • B9: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0:基金·焦点
  • B11:基金·海外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对话
  •  
      2008 12 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特别报道
    保险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市场规模增长1500倍
    中国平安 新十年要成为国际领先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保险业三十年“变身”:从补偿到保障
    华泰财险 投资收益率今年仍可超5%
    泰康人寿 两年获360亿元投资收益
    中国人寿 大力推进资本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保险业三十年大事记
    中国人保 切实转变粗放发展模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险业三十年“变身”:从补偿到保障
    2008年1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业为社会和民生究竟做了哪些贡献?

      在记者看来,最大的贡献是让国人知道了保险,并利用保险功能,提供更多保障水平。小到百姓,拥有保单不再陌生;中到金融资本市场,保险军成为一只受瞩目的机构正规军;大到政府,利用保险杠杆,稳定经济、稳定社会。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提供了一组数据,说明中国保险业覆盖面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一家经营,全部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到2007年底,全国保险公司达到110家,总资产2.9万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00多亿元,市场规模增长1500多倍。目前,保险保障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30亿元。

      正如北大教授孙祁祥所言,当1979年4月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决定“开展保险业务,为国家积累资金,为国家和集体财产提供经济补偿”时,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近30年后的今天,保险业从一个几乎不为人所知、仅具有一点财政补偿功能的小部门发展成一个金融行业。

      相对上述数据,在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深处埋下保险的理念和观念,是最难的,但保险业做到了。走在街上,随机抽查,不知道保险的人很少;各大部委,不去保监会洽谈合作的也很少。尤其是在今年抗击自然灾害和现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保险以其化解风险的天职,再次冲击人们视野。

      当然,事物都应该辩证看待。

      我们看到,保险业发展规模在整个金融业中占比还很小,在服务社会和民生功能发挥上还有限,保险业在开放创新发展上,自我保障和修复的力量还很不稳定,等等。

      从未来发展看,要建立一个与社会经济民生发展相匹配的保险业,除了保险自身要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保险制度不是保险一个行业的事情,应引起包括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全社会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