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专 版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2 1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货币债券
    短债追捧过度 长债投资价值已现?
    人民币中间价走高30个基点
    央行昨日回笼220亿元
    从利差角度发掘债券投资品种
    国开行公布三期金融债发行价格
    两公司将发中期票据
    信用机会
    “08渝交通债”今日发行
    “08国债24”12月12日上市
    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发行短融券
    日元再度成为焦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短债追捧过度 长债投资价值已现?
    2008年12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秦媛娜
      “短热长冷”使债券收益率曲线异常陡峭

      张大伟 制图

      ⊙本报记者 秦媛娜

      

      短期债券温度近日的骤升把长期债券一下子比得黯淡失色,但是连涨之后,似乎也预示着短端蕴藏了一定的风险,已经有市场人士开始建议关注长期债券的投资价值。

      昨日,农发行发行了一只10年期的固定利率金融债,中得3.5%的票面利率,高于市场预期,也高于二级市场利率。本期债券的超额认购倍率仅为1.33倍。

      这只10年期长债的表现并非意外。自从长债供给增加的预期和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步步落实之后,长债就不被看好,出现了一定调整。但是在长短债的分化延续了一段时间之后,长债的投资价值开始逐步受到市场关注。

      “我们一直都在推荐长债,”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张磊说,在目前收益率曲线如此陡峭、1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1.3%的情况下,短期品种利率的下降空间和投资价值已经不大。相反,长期品种却是有机会的。

      他分析称,经济的下滑和资金面的宽裕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两方面都对长债走势形成支撑。目前二级市场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约为2.9%,他预计最低可以触至2.3%,也就是说,还有60个基点的空间。

      事实上,资金面的放松的确成为本月前几个交易日债市快速反弹的主要推动力。上周五,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正式执行,向市场吐出大量资金,货币市场的质押式回购利率也是快速下降,昨日1天期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仅为1.4095%。

      大量资金近期堆积在短债上,造成了央票在内的各种债券品种收益率向下滑行,但是在1年期央票利率已经降至1.6%以下之后,短端所面临的风险也开始被市场所关注。

      第一创业证券的刘建岩也说:“当前过于陡峭的收益率曲线形态必然要向平坦方向调整,投资者应把握当前的长债投资时机。”

      还有市场人士认为,债市短热长冷的不平衡格局继续下去,可能会倒逼一些机构去配置长债。目前短债的收益已经低于资金成本,上周1年期国债的发行利率为1.28%,但是1天期回购的利率也已经达到了1.40%附近,投资短债显然“得不偿失”。面对巨大的资金投资压力,机构可能会不得不考虑拉长久期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