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企业家杂志举办的企业领袖年会,数百名重量级的企业家悉数到会,评出了“2008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但同时揭晓的另一项奖项——“30年最具贡献的10大经济学家”颇为值得玩味。
且不论榜上的这十大经济学家是谁,首先说说企业家给经济学家评奖这件事。中国有句俗话,“隔行如隔山”,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独立于任何阶层,对公共政策、社会情绪享有巨大话语权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一定的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之下在前人理论体系之上的边际贡献,尤其在现代经济学研究已经越来越细分专业化的趋势下,常年琢磨生产制造、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等经营实务的企业家们,是否有能力评判,尤其还要为经济学家的“学术能力”、“学术贡献”、“学术品格”打出合格分数?
不错,企业家群体作为社会精英阶层,高度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当然有评价经济学家的权力,但应该明确说明是“企业家眼中的经济学家”,而不能将此引申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学家贡献的评判尺码。尤其在当今社会,经济学家已经高度参与商业运作,经济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利益输送饱受诟病。有些经济学家公开表示要“为富人说话”,而有些经济学家从来就以企业家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而这次评奖中都位列榜上,且在“现实推动力”、“学术能力”、“学术贡献”、“学术品格”等方面有满分表现,不能不说只是反映了某个群体的认同意见,而长久以来社会大众对其所标榜的私有产权、改革利益集团赎买等言论的社会情绪都没有得到客观反映。不由让人想起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曾对妻妾和朋友都问了同一个问题:“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而三个人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徐公何能及君也。”但邹忌明白,“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中国经济学家的贡献孰大孰小,作为利益相关体的企业家们评判并为之大张旗鼓引之为一种评价尺度,不能不说是中国经济学界的一种悲哀。
企业家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又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比其他群体掌握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尤其在中国这样阶层意识并未觉醒,很多弱势群体利益还难以得到伸张和保护的现状下,企业家应当慎用自己的话语权,避免用特定的评价标准和主观倾向对于社会舆论造成不全面和有失公允的评价。
中国的十大经济学家由企业家来评价,难免有企业家投桃报李之嫌,也让这些上榜的经济学家遭遇荫护于企业家阶层的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