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金融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谈股论金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产业·公司
  • B4:产业调查
  • B5:产业研究
  • B6:广告
  • B7:信息披露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2008 12 1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平衡远近风险 调整似宜一步到位
    危机时刻黄金凸显特殊角色
    “马云们”能否燃起
    冬日创业这把火
    底特律改行
    办农场
    PPI传递的通缩信号不容忽视
    保经济 切莫埋下危险种子
    渐进改革之艰难 燃油税是面镜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平衡远近风险 调整似宜一步到位
    2008年12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傅 勇
      傅 勇
      上证观察家

      对明年下半年及其之后的宏观经济走势的认知分歧,让当前的宏观政策陷入犹豫之中。如果普遍认为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的空间和必要,央行还是最好早些抛下降息的鞋子。早调要比晚调好,一次性调要比小步微调要好。如有需要,还可推出有针对性的创新金融工具,以稳定市场信心。

      陆续发布的各项最新指标显示,宏观经济正在加速探底。11月,PPI同比上涨2.0%,较10月下滑4.6个百分点,已经接近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市场普遍预期,由于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下降,11月的CPI也会落在3%左右;房价同比涨幅也连续十个月下降。此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预测说,中国11月的出口可能出现负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约在5%左右,这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

      笔者判断,宏观经济的回落态势至少还会延续到明年的前两个季度。首先,因今年上半年基数较高,预计明年上半年将有更多的指标出现负增长。其次,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显示,增长放缓效应还会增强,波及的地区和行业还会扩大。财经网提供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内部的统计数据表明,11月,全国社会用电量延续了前两个月的急速下滑趋势,同比下降7.5%;山西、湖南、内蒙古、贵州、云南等高耗能产业集中的省区,用电量的同比降幅均在两位数以上。这不仅说明,工业企业很可能出现了大面积停产、减产,同时也清楚地显示,沿海地区的经济放慢已经波及资源相对密集的中西部地区。

      尽管对未来两个季度经济形势的悲观看法似已毫无争议,但关于明年下半年及其之后的宏观经济走势如何,各方却存在明显的认知分歧。这些分歧可能让当前的宏观政策陷入犹豫之中,而积极财政政策的滞后推出并不是当前的最佳策略。

      市场上固然有2009年不是底的预言,但似乎更多的观点认为,宏观经济景气周期会在2009年底重拾升势。世界银行昨天预测,全球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二战以来最急剧的增长减速,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7.9%降至2009年的4.5%,但中国明年的经济仍将有7.5%的增长。从全球范围内看,新兴市场国家确定将先于发达经济体反弹,其中中国经济的率先反弹具有关键意义。随着相关政策效应的全面发挥,尤其是地方政府大兴基建积极性的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更有望呈现V型反转。

      对通胀形势的判断如出一辙。一方面,各类物价指标急速滑落,通货紧缩的隐忧开始弥漫并逐渐增强,但另一方面,有关决策人士又认为,因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未来一年通胀压力可能重现。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就预言说,降息空间最多还有100个基点,这显然也是基于对未来通胀的担忧。

      急速滑落的宏观数据与权威人士的微妙表态形成了有趣的对照,但也真切地反映出决策当局的顾虑。如果宏观经济形势真的将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反弹,那么持续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成为下一轮经济过热的由头。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放出可观的流动性,继六个月期和三年期央票停发之后,一年期央票也从12月2日起公告暂停发行,同时央行正回购操作也明显减少,市场上的央票供给因此大幅下降,流动性刺激商业银行更多放贷。降低准备金率是央行释放流动性的有力工具。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被教科书称为超级武器,它直接能够放大货币乘数(即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之比),成倍地增加货币供给。央行最近一次差别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下调1%,中小型银行下调2%)大约就为银行体系增加了6600亿元的流动性,需要寻找出路。

      考虑到货币政策有半年以上的时滞,有关政策确实应该小心从事。但这不支持宏观政策出现一段短真空期。当前宏观调控的命题应该确定为,更好地利用各界对未来一年内经济走势的共识,降低有关中期形势判断的分歧对决策的干扰。笔者认为,相对合理且风险较小的策略是,基本政策工具在近期内可以考虑采取一步到位式的调整,此后如有需要可出台有针对性的系列政策措施。考虑到紧缩趋势已经形成,利率和准备金率水平仍然具有进一步大幅度下调的空间和必要,既然如此,早调要比晚调好,一次性调要比小步微调要好。

      因为,这样做能为将来的政策留出更多的空间。一种情况,假如经济真的在未来一年内实现V型反转,货币政策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反向操作;而如果是小步微调、调一步看一步的话,降息的效果有可能在经济上升期才能够体现,这会加剧经济周期,并且,可能再次面临政策在短期内转向的压力。

      有研究显示,1998年前后的经济调整困难重重,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降息速度太慢、力度太小。另一种情况,假如经济紧缩更为严重,2009年真的不是底,那现在就该尽早采取更为积极的刺激政策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一个顾虑是,这样做,货币政策可能很快将要面对零利率的尴尬。但这也是当前各国货币政策的共同遭遇,相比之下,国内利率水平较高,货币政策处于更有利的位置。限制大幅降息的担忧还可能在于,货币当局会因此而过早地失去武器。但实际上,握有印钞机的中央银行永远不可能手无寸铁。美联储令人眼花缭乱的救助创新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如果普遍认为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的空间和必要,那么央行还是最好早些抛下降息的靴子。当利率降到合理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如有需要,可以推出有针对性的创新金融工具,稳定信心,保持市场的充分流动性。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尝试找到并持续关注更具前瞻性的先行指标,这是正确决策的保障。在1996年至2002年期间担任美联储理事的劳伦斯·H·梅耶的那本《联储岁月》让我们了解到,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存货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变化是美联储决策的核心依据。中国的国情有所不同,但存货水平、工业用电量、煤炭消费量、港口等运输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应该能够提供有意义的短、长期决策参考。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