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雁争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2.4%,创下23个月以来单月涨幅新低。业内人士称,这说明中国经济面临通缩风险,“保增长”的力度亟须加大。
11月CPI同比上涨2.4%,涨幅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创2007年1月以来新低。回落速度之快超出市场预期,10月CPI同比上涨4.0%。
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时伟翔分析说,由于季节因素,每年11月份的猪肉、蔬菜价格应该环比上升。但是今年11月的食品类价格普遍下降,说明中国的CPI已经进入下行通道。
最新数据显示,从月环比看,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10月份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1.0%,其中鲜菜价格下降1.8%,鲜蛋价格下降4.8%。
除了食品类价格下跌的因素外,非食品等价格涨势放缓也成为CPI涨幅创新低的重要因素。11月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消费品价格上涨3.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3%,而10月的涨幅分别是1.6%;4.9%和0.9%。
时伟翔认为,上述数据说明,通货紧缩已经取代通货膨胀,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风险。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董先安更是认为,PPI、CPI同比价格只是经济下滑的一个滞后反映,过去几个季度的股市、楼市泡沫相继破灭,产能过剩问题的凸现,以及近期PMI、工业增加值、贸易与物价指标均迅速下坠,都说明威胁中国经济的早已是通货紧缩。
董先安还预计12月PPI、明年2月CPI将出现负增长,通缩加深过程将贯穿2009年。
针对CPI增速大幅回落,华宝信托宏观经济分析师聂文判断,调控部门将通过营造整体宽松的货币环境避免经济硬着陆,预计本月利率可能还会下调27个基点,明年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得更多。相关报道详见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