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世纪金融风暴”爆发后,全球各国表现出了以往罕见的高度团结,注资、降息再到财政刺激,几乎每个国家都在竭尽全力对抗当前的危机。
痛定思痛,改革现行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金融体系,已是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如果借此机会重新调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失衡的增长模式,也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零利率时代倒计时
2008年10月8日,一个应该被载入现代金融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北京时间19时,美国、欧元区、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六大央行联合发布声明宣布,紧急降息50基点,以应对“因金融市场危机恶化而持续放大的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在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看来,中国此次一同参与全球降息的行动,“尤其受欢迎”。
随后的进展证明,这一轮空前的全球携手降息不过是一个序幕。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全球大大小小的经济体都加入了“砍息”行列。值得注意的是,各国“集中行动”的情况明显增多。
10月29日,在紧急降息三周后,美联储再次宣布降息50基点,将利率降至1%的近50年来最低水平。由此也再度掀起了一波降息潮。次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均跟进降息,而挪威也宣布降息50基点。更令人惊讶的是刚刚告别零利率不久的日本,10月31日,日本央行宣布调转枪头,将仅为0.5%的基准利率下调至0.3%,为七年来首次。
11月6日,在欧洲两大央行的带领下,全球范围内再度掀起降息高潮。当天,英国宣布猛砍利率150基点,至3%的1955年最低点;欧洲央行则再降50基点,至3.25%。12月4日,新一轮全球降息潮不期而至。在短短一周中,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瑞典、泰国、新西兰、印度和印尼等近十个经济体均宣布了大胆的降息措施。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加拿大、韩国、瑞士和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再度跟进。面对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各国在降息方面都下了狠手,单次降息幅度屡创新高,动辄猛砍100基点。而在本月4日,瑞典更是一次性降息175基点,力度之大历史罕见。
在降息的同时,各国央行还在大量向金融体系直接“输血”,自去年12月以来,美欧主要央行通过单独或是联合的行动向金融体系累计注资数万亿美元。美国和欧盟还分别推出了规模上万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用于购买银行股份以及为银行融资提供担保。仅在美国,据不完全统计,政府已承诺投入的救市资金已近7万亿美元,约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用途包括解冻消费信贷市场以及救助“两房”、AIG及花旗等大型企业。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感慨地说,在这轮危机中,各国罕见地采取一致降息,并在很短时间内集中推出财政刺激方案,这表明,“全球化的发展已上升到了新的阶段,而不是到了快终结的时候”。
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随着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经济衰退阴影笼罩全球,主要经济体已下定决心要不惜代价救市和稳定经济,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可能首度迎来零利率时代。
事实上,不少国家离零利率已经相当接近。日本已基本可认为是零利率;而在经济危机形势最严峻的英国,经过本月初再降息100基点之后,英国的利率已降至2%,外界普遍认为,英国很可能进一步降息至零;在美国,利率已降至1%的历史相对低位,本周二,美联储将宣布最新利率决策,从伯南克此前的暗示看,零利率并非没有可能,后者至少会非常接近于零。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指出,面对通缩风险和金融危机,各国央行正在“攀比”降息。他分析说,以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央行们的决心看,许多国家的利率水平在不久的将来都会接近于零。
零利率时代到来是福是祸?陶冬认为,这要取决于信贷的收缩程度。今后24个月全球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行为,将决定世界将迎来日本“失去的15年”还是格林斯潘时代“泡沫的4年”。
巴克莱资本首席经济学家马基则提醒说,就美国而言,下一个面临的隐患可能是,美联储不能吸取本轮危机的教训,在经济在明年出现复苏的情况下,迅速启动利率正常化的过程,从而催生新的泡沫。
纷纷推出财政刺激计划
2008年11月9日,周日,在彭博和CNBC等美国各大电视频道,一个关于中国的数字不约而同地成为头条新闻——4万亿元。
10日,纽约股市、期货市场全部跳空高开,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以及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基础材料、能源等公司股票成为市场领涨板块。
彭博新闻社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指出:“中国推出的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不仅在帮助自己,也在帮助世界。”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对中国的大胆表示赞赏。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4万亿元刺激案有助确保中国经济维持8%至9%的较快增速,他表示,中国通过采取积极措施确保自身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也称,中国的方案是一个“好的计划”,是朝着正确方向在做,即降低储蓄、增加医疗保障和增加教育投资等。
中国适时推出的“4万亿”,恰逢一番全球猛烈降息之后,货币政策空间愈加有限,各国都在探寻新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和途径。于是,财政扩张成了决策者新的首选。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胡永泰教授强调,要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各国必须加强财政刺激的同步性,特别是美国、欧洲、中国以及日本这几个最大的经济体必须采取协同行动。
各国也的确在这样做。在中国之前,美国已在今年2月推出了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而当选总统奥巴马本月已公开宣布了他将主推的“经济复兴”计划细节,包括实现学校硬件现代化和对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等,估计至少耗资5000亿美元。欧盟前不久也出台了2000亿欧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日本也出台了多份经济刺激计划。
各国不惜代价推出财政刺激方案,反过来也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前景的急速恶化。IMF在最近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就强调,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前景正迅速恶化,各国和地区有必要采取新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在现阶段,决策者已没法再考虑数额的问题,一旦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再多的钱也不得不花。”巴克莱的马基说。布兰查德则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比以往50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规模财政刺激,而总体的资金规模大致占全球GDP约2%。
就在上周五,欧盟峰会顺利敲定了2000亿欧元的刺激计划,而日本则推出了自8月份以来的第三套经济刺激计划,规模达到2615亿美元。
金融新世纪到来
2008年11月15日上午,华盛顿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旗帜鲜明地提出,总结这场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国主张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这是发生在被称为“布雷顿森林第二”的首次G20全球金融峰会上的一幕。尽管会议的最终成果令不少人失望,但其历史性的象征意义却是无法抹煞的。在G20金融峰会之前,必须对现行世界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就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暴露出当前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凸显了改革的必要性。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把手在内的重量级人士也都指出,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金融体制的一系列缺陷,也证明当前金融体系不能适应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要求,必须组建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国际新体系来应对当前的危机。
从长远来看,此次峰会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对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位达成了普遍共识,拉开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序幕。
“这次会议最大的正面意义在于,开启了未来几年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改革的序幕,是一个起点,让大家开始进入讨论和谈判的过程。接下来肯定还有第二次会、第三次会,等等。”陈志武说。他进一步指出,对中国来说,这次会议是一个“好的开端”。
对于当前危机的根源,G20峰会归结于两方面,一是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履行相应责任,其次是发达国家的监管当局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对相关市场风险的意识和关注不够。为此,各国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比如加强对对冲基金以及CDS等金融衍生品的监管要求。
G20峰会强调,在金融市场已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监管当局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市场竞争与创新,加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及监管机制,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都受到相应监管或监督。
在改革金融体系的同时,对一直处于失衡状态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再平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为迫切。
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指出,在当前的特定时期,全球重获平衡的需求尤其迫切,特别是美国要改变其过度消费的习惯,而发展中的亚洲则需要改变其对于出口的过度依赖。“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失衡且不稳定的增长模式,无法通过保持现状而得到改善。全球急需重获平衡。”但到目前为止,“全球所采取的措施仍然毫无新意。”罗奇表示,华盛顿方面继续借助降低消费税寻求出路,而亚洲则对通过现已更加便宜的货币来提振出口抱有希望。“然而,失衡的世界事实上根本不需要这一过时的处方。”
就美国来说,随着7700万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迎来退休高峰,过度消费必须降温,而极低的个人储蓄率则亟待提高,尤其是在房地产及证券投资财富遭到破坏性冲击之后。与此同时,发展中的亚洲经济体则应通过拓宽经济援助、促进私人消费来解决收入差异不断扩大的问题。
“对于全球的领导者而言,这是一个挺身而出,在战略、战术和鼓舞士气方面彰显领导力的最佳时机。”罗奇在本月初的报告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