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5:年终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观点评论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产权信息
  • B8:财经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2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年终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年终报道
    从“双防”到全力保增长 我国宏观调控基调发生重大转向
    货币政策如何为经济护航
    财政政策 从稳健到积极
    货币政策 明年可能更趋宽松
    一个业务员的感慨:
    外贸的冬天很冷
    对外贸易 防止出口“硬着陆”
    中国经济明年有望走出谷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对外贸易 防止出口“硬着陆”
    2008年12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婷
      ⊙本报记者 吴婷

      

      2008年伊始,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压力还是困扰中国经济的难题。而将要迎来2009年的此刻,11月份进口、出口增速双双为负的震撼数字,再次将外贸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金融危机带来世界范围内需求减弱,无疑是导致我国出口骤冷的主要原因。在金融危机仍难言见底的情况下,明年我国的外贸形势会否更为严峻?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从巨额顺差到前景堪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持续繁荣了几十年。统计局数据显示,1979年-200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平均增长17.3%,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高8.8个百分点,近七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4.3%。

      2007年中国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多年来高额的外贸顺差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被认为是原因之一。但是随着今年以来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我国外需面临严重挑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11月进口总值同比下降17.9%,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2%,这是自2001年6月以来中国出口首次出现同比下降。相对于10月份数据,11月份进口总值和出口总值也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11月贸易顺差为400.90亿美元,超过10月份刚刚创出历史新高的352.4亿美元。这也是我国贸易顺差连续4个月创出历史新高。

      专家认为,贸易顺差创新高并非乐观因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教授任若恩指出,顺差由进口下降幅度大大高于出口造成,进口和出口都呈现负增长,这表示贸易总量在下降,对外经济活动规模萎缩,众多外贸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事实上,最先感知到外需压力的是沿海外向型出口企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称,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

      沿海外贸型企业的倒闭,引发了就业问题和农民工的返乡潮,商务部多次组织外贸企业调研,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也屡次组织调研沿海地区就业形势。

      专家指出,2006年以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这些都导致我国出口企业面临重重压力。

      

      组合拳出击力挽狂澜

      国家统计局披露,2007年我国11.4%的GDP增幅中,消费、投资、净出口的贡献分别为4.4%、4.3%和2.7%。事实上,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将近70%。

      为了挽救出口,国家数度重拳出击,力挽狂澜。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并同时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这已经是我国年内第三次调整出口退税率,政策出台密集程度前所未有。这次调整总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

      除此之外,加工贸易政策方面也有调整措施,11月21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发出通知,暂停加工贸易限制类保证金台账“实转”政策,以缓解加工贸易企业资金压力,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过去几年以推动产业转型为目的的政策基本被叫停,以全力维护出口以及大批中小型企业。

      受外需恶化冲击最严重的珠三角和浙江,更是频出政策,救助外贸中小企业。经济大省广东则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内销,另一方面,在全省设立2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发展品牌。

      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将达到18亿元。这些资金主要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用于弥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代偿损失。

      

      明年形势或更严峻

      事实上,明年的出口形势可能会更严峻,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达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有专家预测,“明年负增长将会成为出口的常态。”

      许多机构预计,2009年可能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贸易最为低迷的一年。

      11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进一步下调至2.2%,发达国家整体下降0.3%,将是二战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美国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要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努力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转型也成为专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包括出口转内销,借扩大内需的东风转移出口导向企业的过剩产能,以及继续实行出口产品的地区多样化,借助于新兴市场扩大出口,通过向中东、俄罗斯、拉美等地区的出口增长来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放缓。

      事实上,在2008年1月-8月,美国贡献了中国出口增长的9%,日本为6%,欧盟为23%,而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的非G3(美国、欧洲和日本)国家贡献了62%。

      在调整结构的同时,防止出口“硬着陆”也是当前的关键所在。“近期政策救出口,长期发展靠转型。”宏源证券宏观研究员陈梦根告诉本报记者,转型将是最终的出路,但是眼下,采取多种手段延缓出口下降速度也是重要课题。

      “除‘两高一低’产品外,应全面恢复出口退税,及时、足额、到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教授表示。而陈梦根则提出,除了出口退税政策之外,出口信贷政策等多项措施可以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