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5:年终报道
  • 6:金融·证券
  • 7:金融·证券
  • 8:观点评论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 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12 1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期货
    金属面临“惨淡年关” 期货三大品种各有冷暖
    安徽棉花收购价格趋于稳定
    收购企业整体亏损暂难改
    伦铝库存直逼200万 重压之下沪铝再跌停
    金价走势还看美元“脸色”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国内金银价涨多跌少
    财政部:
    黑大豆出口免征增值税
    国内豆粕供需偏紧
    价格走势趋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属面临“惨淡年关” 期货三大品种各有冷暖
    2008年12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叶苗
    铜企产量11月增加4万吨 锌企则开始大规模减产

      ⊙本报记者 叶苗

      

      昨日商品市场的一轮普跌,又一次让基本金属成为重灾区。一方面是需求不振,伦铜、伦铝的库存纷纷创出近年新高;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成本的不断变化,外界期待的大规模减产也并未出现,国内铜还出现了逆势增产。加之年关临近,国内还面临春节,金属已经进入了典型的淡季。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金属再度大跌的动能不足,但依然会在低位小幅震荡。虽然年关惨淡、期价在低位挣扎,但不同品种的命运也是各有冷暖,铜企在加工费上还有利可图,但铝和锌两个行业则日子难过,如果没有矿山减产则后市堪忧。“熊市”+“淡季”的双重影响,使得基本金属的走势相当惨淡。

      

      库存大增 金属全线大跌

      沪铜、沪铝、沪锌三大基本金属昨日又纷纷下跌。沪铜主力合约0903昨日大幅震荡下挫,收跌至23800元/吨,跌幅为3.09%。 沪铝主力合约0903盘中一度跌停,跌停板打开后维持弱势震荡整理,收盘报10400元/吨,跌幅3.61%。相比沪铜和沪锌,沪锌表现稍好,903合约下跌85点,跌幅为0.92%,成交略微复苏,持仓大增6148手至45848手。

      铜和铝暴跌的直接肇因,就是库存的大增,伦铜库存昨日一天之内就增加了3800吨,达到318625吨的高位,创下2004年初以来的历史最高。且现货贴水一直维持在高位,库存预计还会继续增加,库存的巨大压力又必然会使贴水继续维持在高位,对期铜以及现货铜价都具有较大压力。伦铝库存猛增10100吨至194.2万吨,为1994年11月来最高。神策投资分析师陆承红表示,金属如此之大的库存已是多年不见,“而且不止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美国方面的库存也在一路增加,实体经济究竟能消化多少库存很悲观。”

      高盛集团近日表示,因全球工业产出急剧恶化且2009年需求前景黯淡,已将LME基本金属的价格预估下调。将LME三个月期铜价格预估由之前的每吨3835美元下调为每吨2700美元;铝价预估从此前的每吨2020美元调降至1300美元;锌价则由每吨1310美元调降至每吨1080美元。

      

      铜业逆势增产 锌业减产已现

      尽管铜价一路下滑,且需求表现疲软,但11月份国内铜的产量却增加了,这一现象让早先预计减产的业内人士颇为惊讶。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11月精炼铜产量由10月的29.39万吨升至33.02万吨。今年前11月累计产铜340.91万吨,同比增长9.6%。这表明,11月铜产量较前月上升逾12%,已经是今年6月来最高。

      “这多出来的4万吨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要看未来一两周,”陆承红表示,如果上期所的库存未来两周内增加1万吨以上,那么就说明整个行业根本无法消化增产出来的量。陆承红认为,4万吨的新增量应该是在企业和流通业内均匀分布,如果集中出现在上期所的库存里,那说明只要一增产,下游就无法消费,“这也是看出国内需求的一个机会。”

      为什么铜企在价格下滑的情况下还逆势增产呢?长城伟业分析师景川认为,一是因为前期铜企硫酸积压过多,导致产能缩减,近期逐渐恢复了产能;二是国际上给中国企业的精矿冶炼费用近期有所提升,改变了之前零加工费的状况,所以铜企通过进口精矿进行冶炼的模式还是有利可图的。另外,由于废铜的价格也下降了,沿海一些使用废铜的企业也增加了产能。

      据了解,支付给中国铜冶炼商的现货加工精炼费(TC/RCs)已在上个月上涨了26%至48%,且自10月份已上扬了三分之二。

      “可以说,铜行业的需求还没有遭到太大破坏。”陆承红表示,逆势增产,可能也是因为地方政府对产值有所要求,而企业也存在年末赶量的问题,许多大型铜业都是上市公司,必须完成年初指标。另外,大型公司可以通过国外套保,进行卖出保值,因此价格下跌对产量影响不会太大。

      而锌企的状况则差得多,11月锌产量同比降幅达到13.5%,而10月产量同比尚能达到3.6%的增幅,在一个月内,锌供应从微幅上涨转变为快速下降。锌全行业处于亏损状态,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很多锌厂都不做套保了,因为已经停产了,情况比较严峻。”同样,铝业也是面临全行业亏损。“这两个行业都急需减产以挽救价格。”

      

      熊市+淡季的双重压力

      “金属再大幅下跌的动能已经不足了,”景川表示,目前这个阶段金属可能更多是以小幅震荡为主,这一方面是因为前期跌幅已经很大,另一方面也是从技术指标来看,下跌的走势已经颇为模糊,“技术上的下跌曲线不是很流畅了。”但景川认为,不同品种面临的压力不一样,铜、锌可能稍小,但铝目前的压力很大,其200万吨的庞大库存是巨大的阴影,后市难有太大作为。

      陆承红表示,进入冬季后,建筑业处于休息状态。即便是在牛市中,12月年关也是金属淡季,加上国内还面临春节长假,因此金属很难有像样的反弹。“之前美元那么疲软,金属也没有太大反弹,说明其内在性质还是要走熊的。”

      不过对于企业来讲,可能还是冷暖各异。这也与三大金属的定价机制不同有关。铝和锌受国内因素影响较大,与国际价格联动不足;而铜的定价来源就是LME价格,这使得铜企在面临价格下跌中,能更好地使用期货工具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