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5:年终报道
  • 6:财经要闻
  • 7:金融·证券
  • 8:证券
  • 9:时事·海外
  • 10:时事国内
  • 11:信息披露
  • 12:观点评论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调查
  • B6:产业研究
  • B7:信息披露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2008 12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金融·证券
    上海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建设
    苏宁:全面提高
    国库综合服务水平
    保监会新规
    强化保险政府信息公开
    索赔富通 中国平安实则“有法可依”
    标准人寿董事长:
    千万别误导消费者
    国寿11月保费
    收入进一步放缓
    德勤:明年中资行
    三大风险要严防
    降息预期愈显强烈 货币政策效果起争议
    渣打丰富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沪银监局提示
    银行转账诈骗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降息预期愈显强烈 货币政策效果起争议
    2008年12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唐真龙
      ⊙本报记者 唐真龙

      

      当美联储宣布把基准利率降到有史以来最低水平之时,全球新一轮的降息预期也随之日益强烈,伴随而来的是,对以降息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争论也开始激烈起来。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美联储基准利率下调至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即0-0.25%的区间。此时,市场对中国人民银行将在近期再度降息的预期也愈益强烈。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表示,从营造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来说,央行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她认为,明年政府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将通过发债的方式筹集资金,将利率降得低一些,有利于债券的发行。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的建设,避免民间投资成为“凹地”。

      左晓蕾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非常宽松了,从这个角度分析,降息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有可能。”她认为,在年底降息的作用不大,而明年降息的作用则可能更大一些。但由于今年的春节在1月份,因此也不排除在年底提前降息的可能。

      而对于降息的方式和空间目前也存争议。《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中国目前还有100多个基点的降息空间,但与美国不同,中国降息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同步降低存贷款利率,将会造成存款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有可能会造成与扩大内需的政策相反的局面,在目前楼市、股市不振的情况下,居民投资的渠道非常少,而一旦存款利率较低,相当于让消费者增加成本支持企业。”而如果采取非对称降息的方式,将会给商业银行造成较大压力,一部分议价能力较差的商业银行将会受到影响。

      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恶化,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效果正在受到质疑。左晓蕾表示,目前并不是利率成本过高的问题,而是企业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不愿意投资,存在需求下降的问题。而沈明高则认为,随着CPI的持续下降,降息对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还是有很大作用,“在通胀最严重的时候,中国的实际利率为负,目前的利率水平对于企业来说还是较为沉重的负担,通过降息可以帮助一些企业渡过难关。”

      不过,多数专家均认为,目前仅靠降息解决不了问题,要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多方面政策的配合。沈明高指出,从短期看通过降息可以稳定经济,但长期来看,短期政策对长远发展未必有利,甚至会埋下危机。他认为,目前政策的着力点是要找到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重新塑造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前些年我们一直在提的问题即转变经济增长结构,如今变得非常急迫。”沈明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