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书评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2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产业·公司
    中外运与长航重组 运输业巨头合二为一
    各地纷纷出手支持造船业 中船集团借机扩张
    依维柯应对“寒潮”
    加大中国本土化力度
    住宿和餐饮业遇寒 11月零售额环比下降6.6%
    TD终端和业务有望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上海豪宅市场量跌价升
    未来或将价格回归
    中信泰富出台“解救方案” 将向集团发15亿美元可转债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第十五次临时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告
    三大运营商蓄势待发 3G建设将掀高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外运与长航重组 运输业巨头合二为一
    2008年12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于祥明 索佩敏
      ⊙本报记者 于祥明 索佩敏

      

      备受关注的两大运输业巨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重组正式获批。

      12月19日,记者从国资委了解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外运集团与长航集团重组,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143户调整为142户。据披露,中外运集团将更名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重组后的母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

      有关中外运与长航的整合从去年开始就已在业内盛传。去年4月,本报曾独家报道双方有意成立合资公司,将各自的优势资产注入。而在今年10月份,本报已提前获悉,两大集团的重组框架方案已经获国务院批准,新集团名为“中外运长航集团”,并由此成为横跨仓储、物流、海运、造船、空运、货代等多项业务的综合物流航运集团。

      据透露,两大集团首先将会以集团层面合并的形式进行整合,现阶段需要确定的主要是新集团的管理层架构。至于旗下具体公司及业务的整合,目前则尚未涉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前国资委对两大集团重组方案的原则性批复中已明确,以中外运集团为主导来进行整合,但近期航运市场形势越发低迷,无疑令双方的实力对比进一步拉开了差距。

      据悉,目前长航集团的业务主要以油轮业务、干散货运输、造船业务等航运相关业务为主。其中,干散货定额载重吨241.6万吨,船舶运力居中国内河航运企业之首;造船方面,2007年造船产值近100亿元,占长江造船企业总产值的20%以上。

      然而,国际干散货市场自今年5月到达11067点之后就开始一路暴跌,与此同时,全球干散货造船业订单也持续萎缩,其中11月订单量创下30万载重吨的低点,吨位甚至不及一艘大型矿砂船,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97.1%及87.3%。

      正由于此,有航运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外运集团的现金较为充裕,而且其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码头、仓储等陆地设施,相对风险较小,因此其与长航集团在实力上进一步拉开差距后,有利于其在整合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不过,上述中外运人士则表示,尽管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会给双方带来不同的影响,但由于国资委的批复是在几个月前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做出的,因此近期双方实力的变化究竟对于整合有多大影响,目前还很难判断。

      按照国资委的目标,经过战略重组,到2010年,中央企业户数将调整到80户至1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