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弘文
宏观分歧放大
显然,基金之间的分歧是在基本面的分析上。更直接地说,分歧在对最大的基本面——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的走势判断上。
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就很明确地认为,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不乐观。更直接地说,大部分企业的盈利存在大幅下跌,甚至被“腰斩”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A股市场的估值不能算低,如果现在15倍PE,明年盈利下降一半,岂不是要变成30倍?”
另外,关于财政政策的刺激效果,振兴经济的手段和其长短期效应,也是基金争议的焦点。
相当明显的是,在企业盈利和宏观经济与其方面。机构间泾渭分明地分成了“比较差”和“非常差”的两派观点。并进而导致了投资策略上的差异。
市场派观点风头渐起
当然,在宏观经济到底还有多大下行空间的争议之外,关于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另一个争议的重要地方。
一些机构认为,股市应该比经济基本面有所超前,而现在就是底部接近的地方。甚至有部分比较积极的机构认为,最低点已经在10月末出现了,现在就是逐步建仓、买入的关键时候。
当然,还有些机构坚持认为,今年末不是股市的底部,因为,明年是不是宏观经济的底部也无从说起。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股市有可能在明年继续挑战曾经的下跌纪录,而换言之,目前是不是市场底部,同样无从说起。
而显然,对于市场的分歧,相当程度上仍旧是对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分歧。分歧的焦点不仅仅在于经济有多坏,更在于经济复苏的时间有多慢。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正如今年一季度出现的那样。和市场趋势保持一致的这一方力量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增强。
不可预测论?
同样很有意思的是,正当机构为了预测明年的宏观经济走向大伤脑筋的时候,一些基金确认为宏观经济和市场同样是不可预测的。
“宏观经济是很难判断的,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你分析出来的,还是你猜对的。而通过一个很难判断的因素去分析另一个更难预测的市场走势,这种猜对的概率又有多大呢?”一位基金公司老总质疑到。
或许,这也成为一部分机构对明年保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