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年终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观点·评论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开市大吉
  • A3:时事
  • A4:股民学校
  • A5:专版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基金
  • B2:基金·基金一周
  • B3:基金·封面文章
  • B4:基金·基金投资
  • B5:基金·基金投资
  • B6:基金·投资基金
  • B7:基金·海外
  • B8:基金·对话
  • B9:基金·对话
  • B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B12:基金·数据
  • B13:基金·数据
  • B14:基金·互动
  • B15:基金·研究
  • B16:基金·焦点
  •  
      2008 12 2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基金·基金投资
    宏观分歧 年末年初的基金心结
    年终时分
    这个冬天不太冷 政策扶持仍是看点
    ETF产品与行业轮动投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分歧 年末年初的基金心结
    2008年12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弘文
      上周A股指数再度摆向了中性的位置,在折腾了几个交易日后,上证指数再次晃晃悠悠地站上了2000点大关。而在其后,则是基金之间,基金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分歧,进而导致买卖力量的胶着。撇开经常被“演义”化的所谓江湖恩怨,基金之间的分歧究竟在哪里呢?本期基金周刊予以关注。

      ⊙本报记者 弘文

      宏观分歧放大

      显然,基金之间的分歧是在基本面的分析上。更直接地说,分歧在对最大的基本面——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的走势判断上。

      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就很明确地认为,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不乐观。更直接地说,大部分企业的盈利存在大幅下跌,甚至被“腰斩”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A股市场的估值不能算低,如果现在15倍PE,明年盈利下降一半,岂不是要变成30倍?”

      另外,关于财政政策的刺激效果,振兴经济的手段和其长短期效应,也是基金争议的焦点。

      相当明显的是,在企业盈利和宏观经济与其方面。机构间泾渭分明地分成了“比较差”和“非常差”的两派观点。并进而导致了投资策略上的差异。

      市场派观点风头渐起

      当然,在宏观经济到底还有多大下行空间的争议之外,关于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另一个争议的重要地方。

      一些机构认为,股市应该比经济基本面有所超前,而现在就是底部接近的地方。甚至有部分比较积极的机构认为,最低点已经在10月末出现了,现在就是逐步建仓、买入的关键时候。

      当然,还有些机构坚持认为,今年末不是股市的底部,因为,明年是不是宏观经济的底部也无从说起。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股市有可能在明年继续挑战曾经的下跌纪录,而换言之,目前是不是市场底部,同样无从说起。

      而显然,对于市场的分歧,相当程度上仍旧是对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分歧。分歧的焦点不仅仅在于经济有多坏,更在于经济复苏的时间有多慢。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正如今年一季度出现的那样。和市场趋势保持一致的这一方力量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增强。

      

      不可预测论?

      同样很有意思的是,正当机构为了预测明年的宏观经济走向大伤脑筋的时候,一些基金确认为宏观经济和市场同样是不可预测的。

      “宏观经济是很难判断的,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你分析出来的,还是你猜对的。而通过一个很难判断的因素去分析另一个更难预测的市场走势,这种猜对的概率又有多大呢?”一位基金公司老总质疑到。

      或许,这也成为一部分机构对明年保守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