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要求看,资本市场要迎接机遇加快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战略和发展路径。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即把握大国博弈规律,建设强大资本市场,促进国内外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我国经济崛起。
他们建议,首先,应建立资本市场国家战略,实现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抓紧制定资本市场发展的国家战略,利用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各项功能作用,科学决策,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化手段,消除资本市场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立足服务国民经济,通过资本市场加速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比例,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变革。
其次,紧紧围绕我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着提高效率、加快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有对其产生不利影响的自我膨胀机制。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都是缘于此。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应从中吸取教训,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要针对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需求进行完善。
第三,要尊重市场规律,加快市场化改革,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始于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在经历了快速成长阶段后,也渐遇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实现“新兴加转轨”向成熟市场迈进。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受访人士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及其他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和基础性制度建设的稳步推进,为资本市场全方位改革、消除机制体制障碍,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基础。下一步,应继续增强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契合度,关注资本市场讯号,提高决策的前瞻性,避免宏观调控政策无法调控资本市场的现象发生。此外,还应把资本市场建设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平台,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
同时,应加快相关机制改革,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已在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成绩,如引入询价制、强化发行环节的市场约束等。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改革,完善发行规模和发行价格的市场约束机制,由市场筛选企业;进一步完善证券交易机制,建立资本市场做空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形成交易所与场外交易市场的有机联系、相互补充的市场体系;通过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和筛选功能,建立上市公司市场化收购兼并机制,建立针对各种市场的不同的退市标准;协调发展好股市、债市、期市、汇市和产权市场。
另外,应形成统一互联的资本市场和交易平台。应大力推进统一的有效市场的形成,建议将现在隶属不同主管部门监管的市场连接起来,建立制度一致、方便高效的统一市场,避免产权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分割分治、互相排斥的状态,促进全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资金的配置效率。
提高资本市场规范化水平
中国证监会、人民大学、光大证券、嘉实基金有关人士指出,我国资本市场与很多成熟市场的自我演进方式不同,是由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走的是一条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市场化改革与市场自我演进相结合的道路。一些重要变革成功的关键也都是因为坚持了市场化改革方向,并采取了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再次证明我国这种政府主导的资本市场发展道路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因此建议:
一,应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的国际地位。我国资本项目目前还不具备完全开放的条件,但完全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吸引更多外国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股市,在保证设立“防火墙”的前提下,发展专业化投资公司,增加资本市场的稳定。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元“全球货币”的地位受到质疑,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全球最高增速的条件下,人民币成为各经济体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大大提升。我国需进一步发挥“人民币计价资产定价和交易中心”的功能,一举掌握中国企业(境内外)定价权。
二,应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资本市场规范化程度,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因此需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建设,完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系,坚持依法治市,倡导合规经营,诚实守信,维护市场秩序,打击违法犯罪,保护投资者利益,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三,应推进资本市场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加强投资者教育,建设健康的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股权文化包括对维护股东利益、股权价值评估、投资者权益保护和股权投资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等一系列价值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