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年终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策略·数据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公司调查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中国融资
  • B7:特别报道
  • B8:人物
  • C1:披 露
  • C3:产权信息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2008 12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人物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2008年
    多背一根柴
    从小潘到老潘
    三十年地产潮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2008年多背一根柴
    2008年12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这张落款为1991年2月13日的照片背面的随笔今天看来如此宝贵,青春真是无价之宝,因为风华正茂,即便遭遇负资产的打击,当年的潘石屹却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有一天,我一定还会重新站立起来。”
      我们为什么要作诗?这是潘石屹很喜欢引用的一个话题,他认为看到惯性事物背后的原因对启迪未来关系重大。

      诗,一声爆发的呐喊,一种时代的精神,一段情绪的沉淀。我们为什么要作诗?因为我们总需要一个裂缝、一个出口、一个触发的理由、一个单薄的希望。

      三十年,这个最具物质性的市场领域——房地产里,沉浮着这样一个将“为什么作诗”的问题,与宏大而现实得貌似庸俗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人。他反思2008年这一年,走到改革开放30年边际的中国社会面临外有金融危机、内有产业升级的叠加压力的背后原因;反思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这一年来究竟怎么了?为什么会走到今天,又将走向何处?正如思考人类为什么要作诗。

      他是一个地产商,这一领域,正因为其特殊的资源和投资属性,以及在宏观经济中的协调作用被社会广泛关注。而他同时又是因三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化改革——而受益的甘肃农家子弟。

      “别玩了孩子,赶紧背呀,秋天多背回一根高粱杆子,妈妈冬天就多一根柴可以烧炕取暖。”——一个启迪今天的童年故事。

      

      2008年11月底的一天,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朝外SOHO的SOHO中国总部采访潘石屹。早上10点,他匆匆赶到办公室,秘书说是否需要休息五分钟再开始采访,他拒绝了,说“不要让人家(记者)久等”。

      这句话背后有典型的潘石屹风格――对每一个与他有所交往或交流的人,都心存尊重,平等而友善。潘石屹说,这是二十年来他能够几经地产沉浮而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天前记者刚刚与潘石屹在上海安永年度企业家颁奖典礼上见面,但眼前的潘石屹疲惫、憔悴很多。据SOHO中国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基本不参与销售环节的潘总现在亲自挂帅领导销售队伍,以确保销售业绩。“潘总工作效率极高,对员工完成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近乎苛刻。”一位SOHO员工告诉记者。

      在中国房地产销售市场前景不明的今天,全力备战过冬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共识。在中国所有民营房地产企业中,能够手握百亿重金的开发商,几乎唯独SOHO,但种种迹象表明,即便有如此优势,潘石屹的企业仍不敢轻言暖意。

      “不知为什么,最近我常常会想到小时候的一个情景。”正在经历房地产冬天的潘石屹娓娓道来,“我生在黄土高坡,7、8岁时,每到秋天,我们都要到山上去背高粱杆子,回家当柴烧。回想起来,那地势山高坡深,7、8岁的孩子总是累得满身是汗。小孩子真是不愿意背呀!邻家阿婆就对我们说,别玩了孩子,赶紧背呀,秋天多背回一根高粱,妈妈冬天就多一根柴可以烧炕取暖。听到这样的话,不敢贪玩了,赶紧往家背……”

      “这个故事时刻提醒我,今天的房地产冬天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就是秋天,多背一根柴,就多一份过冬的资本。”潘石屹说。

      谈起今天的房地产和中国经济形势,总是一脸笑意的潘石屹很少见地神色凝重起来。

      “2008年就要过去了,我很怀念它。”套用冯小刚贺岁片经典读白,相信每一个历经2008年的中国人都会赞同这样的说法。改革开放走第三十年之际,中国与全世界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回想2008年都发生了什么,真是感到惊心动魄。雪灾、势不可挡的房地产滑坡、外向型制造业纷纷倒闭、全球经济突然而急遽的恶化……”潘石屹回忆。

      2008年9月15日也许将是他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午夜,潘石屹与夫人张欣几乎整夜与华尔街的朋友短信连接,零时差沟通美国对雷曼兄弟救与不救的政策说法。“最后消息确认,美国政府宣布放弃救助雷曼兄弟,我心里想,完了,全球金融危机将全面恶化。”

      16日一早,美国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到下午五点,中国政府启动救市计划,央行宣布即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中国五年多来的升自息周期至此结束,同时结束的还有从紧货币政策。4万亿投资计划、连续降息及稳定房地产市场十项措施等组合拳密集出击。

      “到昨天,SOHO中国例行形势分析会上,我们的结论是,不用再谈政策了,呼吁已经变得多余,中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挽救经济下滑时不我待的紧迫性。”一年来顶住各方非议仍频繁发表楼市和经济评论的名嘴潘石屹,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从百日剧变开始,到与王石争论拐点,再到高调呼吁救市,2008年的潘石屹似乎在这一年里说了太多的话。“我们不停地分解,说资金链,说销售形势,说宏观调控政策,说全球经济危机……直到今天,我忽然觉得,2008年发生了这么多事,反思这次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是最值得做的事情。就像思考人为什么要做诗,很多惯性的东西总有背后的动因,那是可以启迪未来的真正力量。”潘石屹说。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几乎保持了三十年的双位数年GDP增幅,这在每一个有常识的经济学家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中国,它发生了。在潘石屹看来,这是十年文革压抑的社会前进激情爆发的结果,甚至是自清朝末期以来,二百年中国被压抑的创富激情集中爆发的结果。“就像一个弹簧,压制太久了,所以一弹就是三十年。然而,一个正常的弹簧总是弹了再收回,再弹起的过程。一直拉伸反而缩短了弹簧的寿命。”潘石屹说,今天,中国需要反思的是,这个弹了三十年的弹簧如何适应正常的收缩规律。

      其中,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缩影。2006年,潘石屹旗下SOHO中国酝酿赴港上市,彼时,所有的投资银行,无一例外地建议潘石屹两大战略,一是大举拿地,二是全国市场。“这不能全怪投行的短视。中国人多地少,又有18亿亩红线,谁都知道在中国拿到土地越多,意味着资产价值越高。”潘石屹说。没有想到的是,当开发商为了上市融资而冒险巨额举债拿地的时候,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到了泡沫边缘。一场“意外”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令这个泡沫陡然破灭。

      但是,在潘石屹看来,所谓的意外中蕴藏着必然。这也是近日来他如坐禅般反思“何以做诗”的成果之一。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财富的急速缩水,在2008年,几乎数秒之内,数亿财富会化为乌有。这些财富多是纸面财富。”潘石屹感慨。就像SOHO,2007年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发行价8.3港元/股,最高达11.98港元/股。但截至发稿时,SOHO中国报3.42元/股,潘石屹夫妻财富缩水过半。

      对于这些纸面财富的缩水,潘石屹似乎并不在意。“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沉下心来反思财富的意义。”潘石屹说,这可能导致一个旧的体制最终土崩瓦解,支配世界发展的根本力量是法制与正义,而不是贪婪。反思财富的意义,令今天的潘石屹少了很多商人的贪婪,多了份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责任与淡定。

      “当一个投资银行经理的年薪可以抵得上中国内地某4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总值,这种社会分配真的合理吗?这40万人为社会提供了多少粮食、服装鞋帽、机械设备、日常用品,那个以炒作衍生品为职业的基金经理呢?两者创造的价值真的等同吗?”潘石屹预测,未来十年,围绕生产生活资料展开的经济活动将主导价值市场,比如粮、油、肉、棉等等。

      

      1991年的潘石屹:天花之年

      “清朝康熙皇帝玄烨为什么能够登上皇位?顺治死后,因玄烨是少有的出过天花又没死的皇子。同样道理,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的房地产企业容易在这轮危机中幸存下来,而活着也许就意味着胜利。”

      

      “是土地泡沫与股市泡沫叠加造成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潘石屹回忆,面对投资银行轮翻游说,2007年的潘石屹最终没有采纳举债拿地的建议,也因此而庆幸地躲过一劫。

      究其原因,潘石屹笑称自己出过天花。“清朝康熙皇帝玄烨为什么能够登上皇位?顺治死后,因玄烨是少有的出过天花又没死的皇子。同样道理,出过天花,有了免疫力的房地产企业容易在这轮危机中幸存下来,而活着也许就意味着胜利。”潘石屹说。

      潘石屹的天花出在1991年。直到今天,潘石屹说,那仍然是他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

      1963年,潘石屹生于甘肃天水,新中国最贫穷的时期,最贫穷的地区。因为穷,父母送掉了潘石屹的两个姐妹;因为贫穷,爷爷生生饿死在家里。在那个年月,一年总有3、4个月是没有粮食的。

      “小时候吃的苦,让我养成了一要从简的习惯。讲话不要讲废话,也不讲永远正确的套话。干活别摆没有用的花架子,要有效率。建房子也少一些没有用的装饰和建筑符号。世界原本不繁杂,是人们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潘石屹说。

      1977年,随着父亲的平反,潘石屹一家从农村户口迁至清水县城。第一次进入县城的学校,潘石屹浓重的西北乡间口音令教室哄堂大笑。高中毕业后,潘石屹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进河北的一所石油管道学院,三年大专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成了一名国家公务员。

      但是很快,24岁的潘石屹从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出走,开始南下广州、深圳创业。1989年,潘石屹所在公司成立海南分公司,自认为等到了机会的潘石屹主动要求南下海南。那段日子潘石屹担任公司接管的一个砖厂厂长。

      半年后砖厂停产,潘石屹重回海口。海南第一波经济大潮已退,众多淘金者开始灰心离场,潘石屹却决定留下再碰碰运气,这个决定,成了历经挫折的潘石屹生命中最关键的转折点。

      “最艰苦的时候是负资产,过年时没钱回家。”潘石屹回忆。一年春节,大年三十,工人都遣散回家了,潘石屹和一位合作者留在海口。下午4、5点钟,两个人逛遍整条街才找到一家大排档,点了1.5元一碗的面条吃了起来。想家的潘石屹和朋友分析了几种可以不用花钱就能回家的方式,比如“扒货车”等,最终因害怕未果。朋友还是走了,骑着自行车去100多里地之外的地方见女朋友。留下潘石屹一个人,挨过难忘的大年夜。

      直到今天,一张潘石屹在海南时的照片留在SOHO总部,成为公司一宝。照片上的潘石屹瘦削但神色凝重地吃着西瓜。那是潘石屹最艰苦岁月的写照。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就是这张照片的背后,留下当时潘石屹随手写下的心情与思考。“中国抑制了通货膨胀,海南橡胶、茶叶在大量积压。西瓜菠萝都烂在地里。冬季西瓜在三亚等地交货价0.05元/斤……是好事?是坏事?”这张落款为1991年2月13日的随笔今天看来如此宝贵,青春真是无价之宝,因为风华正茂,即便遭遇负资产的打击,当年的潘石屹却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有一天,我一定还会重新站立起来。”潘石屹说。

      1991年8月,潘石屹与人合伙注册成立万通公司。如今,万通六位创始人大多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顶级大腕,其中包括万通集团主席冯仑、阳光100董事长易小迪等。可是当年,这六虎将在最敏感的海南楼市,同样是通过高息借贷资金用以炒房的方式挖到了第一桶金。尽管赚来的第一个一千万很快就成了新投资的过眼云烟,但潘石屹在这次的磨炼中迅速成长。和众多由海南房地产泡沫中走出的开发商一道,潘石屹成为此后中国楼市持续多年牛市的大庄家之一。

      1994年4月,潘石屹结识了在华尔街高盛银行工作的张欣,同年10月两人结婚。1995年9月,潘石屹离开万通与妻子创办红石实业,并随后开创出一系列SOHO建筑品牌。

      “老婆常对我说,做不做什么伟大的事,有没有什么伟大的想法,都不重要,但最起码是每天把自己洗干净,衣服穿干净,讲话和气、礼貌。”看来,老婆张欣在潘石屹生命中的意义决不止是事业上的高参,更有人生观的相互启迪。

      对于崭新的SOHO概念,潘石屹介绍,“在北京赶上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时代,我们有可能建设出最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的建筑空间和城市形态。这个时代就是信息时代”,SOHO概念“就是要提高每一平方米的使用效率,让人们的工作生活更方便。”

      至此,来自甘肃的农民娃潘石屹完成了一个企业家的化蛹成蝶。

      

      困惑于土地市场的非透明

      “如果中纪委的人每天看五份土地标书,一定能杜绝捣鬼的情况。”

      

      从当年媒体言必称“小潘”的时代,到现在难得一见的潘总,潘石屹在盖房子中悄然长大。大多数场合下,潘石屹黑西装配上黑框眼镜,眼神一如儿时的晶亮,显然信心满满。

      在众多房地产企业中,潘石屹的SOHO中国绝非大盘股,但凭借曾经风雨的经历,SOHO中国无疑已经成为发展最稳定的房地产企业之一。不漏税、不贪大、不冒进、不行贿成为潘石屹发展的四不法则。

      “很奇怪,近几年土地市场招拍挂中,我们出价最高也拿不到地,出价最低也拿不到地。”潘石屹说。于是SOHO只能转战二线市场,从企业手中收购项目。“我只知道,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人们需要好的房子住,城市需要有价值的建筑,我就做这一件事,一定能持久。”潘石屹说。

      土地招拍挂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规范土地出让市场做出的重要决策。“到今天,每年有大约3万亿来自土地出让金和动拆迁的费用发生。一个项目动辄几个亿投资,一个企业可能一年参与几次招投标的保证金利息损失就会达到上千万……土地市场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企业对制度的透明性、公正性的需求可见一斑。”潘石屹认为,杜绝房地产市场腐败应该从土地源头抓起。“如果中纪委的人每天看五份土地标书,一定能杜绝捣鬼的情况。”潘石屹笑称。

      对于目前存在于楼市的各种问题和社会置疑,潘石屹似乎并不悲观。“就像我刚到北京时,打车从家里到单位,总共25元的打车费常常会被司机师傅绕成50块多钱。但短短几年后,北京这种现象已经明显少了很多。”以此为例,潘石屹说,即便目前开发市场有一些不规范之处,调控也仅仅是阶段性的起步。但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不可改变,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和透明并非只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