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年终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2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国际金融舞台的中国新角色渐渐清晰
    拉动内需
    不是中国一个暂时问题
    为明年货币政策定下宽松基调
    此次楼市新政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重组并购“成亦政策,败亦政策”
    刺激消费重点应是中低收入阶层
    外企耍赖玩失踪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际金融舞台的中国新角色渐渐清晰
    2008年12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欣望 李俊辰
      上证观察家

      中国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在本国货币走强的同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使自己的货币能够在国际储备货币中赢得可观的一席之地?中国目前的财政货币政策似乎正在给出部分答案,这或许意味着中国可能会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毕业”,而不必陷入欧洲和日本那样的困境之中。

      ⊙吴欣望 李俊辰

      

      历史上的重大经济金融格局调整,往往是被困境甚至危机催生出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预示着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将发生或大或小的调整。危机往往意味着原有的秩序已经不能有效运行,需要有新的力量来改变或者建立新的秩序。而中国应对这场危机的态度,不仅仅意味着能够使经济增长速度提高2个或者3个百分点,而且,也预示着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可能会发挥的新作用。

      德意志银行的多利(Dooley)等三位经济学家于2003年正式提出并论证了“新布雷顿森林体系”(Revived Bretton Wood System)现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些新兴国家通过有意识地将本国货币维持在较低水平,来刺激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和以新兴国家为“外围”的国际金融秩序。多利等人将中国归入“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外围国家。欧洲和日本的经验表明,这种靠低估币值拉动增长的模式最终会走到尽头。形象地说,就是处于外围地位的国家总会从外围圈中“毕业”。历史不一定会重演,但却往往有类似之处。中国一旦从该体系中“毕业”,也可能会面临和欧洲、日本同样的困境。中国面对的挑战是,如何在本国货币走强的同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使自己的货币能够在国际储备货币中赢得可观的一席之地。

      中国目前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似乎正在给出部分答案。欧洲、日本的经历表明,一个陷入衰退的经济体系是不能支撑起一个受欢迎的国际储备货币的。相反,只有能够持续增长的经济体系才能支撑起一个成功的国际化货币。和欧洲、日本相比,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天然优势。而且,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利用这一优势。

      中国拥有一个巨大的统一市场,而这个占世界人口最多的统一大市场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待开发状态:交通设施要升级、公共教育要发展、卫生体系要建设、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要缩小、关键技术要更新,等等。政府目前采用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将在短期内刺激需求和调整结构,更让世人看到中国在人民币整体升值的同时还能长期保持持续增长势头的前景。这一点,是和欧洲、日本不同的。如果这种增长势头能够保持若干年,那么,人民币也可能比欧元和日元更为幸运。

      对于中国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毕业的时间进程,国际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多利等人认为,中国还有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解决这些人口的就业,需要借助出口部门来拉动经济增长,这就需要将币值继续低估近二十年。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推测是不妥当的,这种靠低估币值刺激出口的发展战略,已经到了收益递减的阶段了。当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获得持续的增长,需要“非贸易部门”也获得均衡的增长,也更加依赖自身经济体系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持续了20多年,但新体系的存在时间不会更长。持这种看法的学者认为,已经有迹象表明,国际货币格局行将发生变化。

      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似乎已经让世人看到了变化的迹象。这就是,中国的努力,可能会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从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毕业”,而不必陷入欧洲和日本那样的困境之中。

      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既暴露了欧洲经济的脆弱性,使欧元的前途更加迷雾重重,也使世人从对欧元的厚望中清醒过来。大家发现,原来欧元比美元更脆弱。即便部分欧盟国家的央行开始减持欧元,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持续下跌,也不能让欧盟诸国从总需求不足中解放出来。为了对付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上升,他们似乎更乐意欧元贬值,以此来缓解自身的压力。

      日本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和欧洲一样,日本在从出口拉动型到资本输出型的转变过程中,也经历了从固定汇率制到浮动汇率制的转变。日元国际化的构想也很早就开始了。但是,日本的任务比欧洲更艰巨。日元在世界储备总量中的比重长期处于6%左右,远远小于美元和欧元。广岛协议后,虽然日元在世界储备货币总量中的比重也在上升,但这是以本国经济长期低迷为代价的。

      所以,如果中国现在能够在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同时成功地保持持续增长,将会导致其国际收支发生变化。在出口减少的同时,国内投资会带动进口增加,这将减少经营项目的盈余;同时,更多的企业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为廉价的要素,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这会减少资本项目下的盈余。因此,中国目前的双重盈余压力会得到缓解。

      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赖以克服全球危机、货币升值和出口下降的措施。4万亿投资计划,不仅仅被用来克服目前全球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承担起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铁路、卫生、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创新项目等均成为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发展将提高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也会人民币在更大程度上被国际社会接受。这或许可能会使人民币像欧元和日元那样,经历一个在世界储备总量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的过程。

      中国正努力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同时获得持续增长,这既能为世界经济尽早走出衰退作贡献,也能为国际贸易和价值储备提供一种新的货币选择,从而对未来的国际货币金融秩序也作出贡献。

      (本文第一作者为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与管理系访问学者、第二作者为英国华人青年联会金融投资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