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指的快速破位给市场再次蒙上了阴影。特别是宏观消息层面上,一个多月来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呈现出递减效应。空方选择在管理层再次出台降息之际向下打压,对于市场刚刚恢复的信心不啻为一击重锤。因此对于后市究竟如何演化,投资者颇为关心。笔者认为,机构间的角力与是否有新的利好政策出台将是重要参考因素。
首先来说,机构间(主要是指公募基金与私募之间)的角力结果直接导致市场的短期走向。这一点在场内热点的演绎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正是这种机构间心态与理念的差异,也将会深远的影响市场走势。短期来看,市场再次进入调整周期。
其中,公募机构与私募之间的差异在于,公募基金强调的是基于基本面的“价值投资”。因此尽管管理层出台了如四万亿等无数政策利好,公募基金对于基本面的判断始终是谨慎甚至悲观的。因此市场在反弹中一旦出现敏感点位,甚至不利的消息,抑或是大盘蓝筹股刚刚有所表现时,都出现了基金集中减持的现象。此次调整过程中亦是如此。归根结底就在于公募基金更为强调的是“产业政策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尚不明朗”,对于政府的四万亿投资还持审慎态度。因此即使市场分析人士不断地在强调基金排名的“年底因素”,但公募基金整体上仍坚守防御策略,并无短期过多做多的考虑。从较长时间来看,公募基金仍会坚守这一策略。某种程度上讲,公募基金仍会站在偏空的一方。
而私募机构在强调实体经济预期不佳的同时,还有着更为“看重风险防范与资金管理”等公募基金所不具有的优点。一方面是由于私募机构较之公募基金普遍有着规模偏小的优势,熊市中“船小好掉头”,这也成为此轮反弹中深圳中小板能够跑赢大盘,低价股普遍受青睐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笔者认为,私募机构虽然也普遍认同2009年宏观经济不佳的观点,但其还看重积极的资金管理和有效的风险防范能够在当前市场中取得一定的作为,即宏观经济预期并不是决定股票市场走势的全部。因此私募机构对于政府出台四万亿投资后续的一系列宏观政策预期上把握明显好于公募基金。这从热点上也能够得以体现,比如说此轮反弹热点主要围绕着政策利好题材板块展开,水泥、基建、3G等等无一例外都是题材股。因此此轮反弹中私募资金当时市场最主要的多方。
而这种机构间的角力体现在具体品种上。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太行水泥能够成为水泥板块在此轮行情中的“领军人物”亦是鲜明见证。故此从某种角度来看,投资者选择投资基金重仓股,相信短期的收益仍将不会明显好转。
但在这里,笔者需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我们谈及私募机构的“资金管理”问题,并不代表其就要选择“长期持有”,而一定是更为看重“波段获利”,毕竟即使在基金的报告中,如“波段操作”的字眼也不是鲜见。由此在近期的调整中我们如果看到太行水泥的领跌就应当意识到,目前市场最主要的抛压并非所谓“大小非”,而是这些场内获利盘。
故此短期来看,公募机构选择中立偏空,私募机构开始兑现盈利,二者停止角力意见一致,大盘进入到调整周期的概率显然也是大大提高。
而在谈及机构角力的同时,笔者认为我们显然不能忽视政策在此轮反弹行情中的重要性。即使当前宏观经济已是“百年一遇”,我们管理层的政策调整更是有着历史意义的“大转身”。众所周知,宏观政策导向发生根本改变必然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中来,而公募与私募之间的角力也是在于对于这一政策转向发生了分歧。因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究竟市场能否结束调整,归根结底取决于政策的预期之上,以及新政策发布后机构间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