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钱晓涵
保值需求升温
2008年的期货市场跌宕起伏,震荡之剧烈堪称历年之最。上半年,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延续了近两年的超级大牛市,价格一路走高。以原油为首的能源类商品更是出现“逼空式”上涨,几乎所有商品价格均创下历史新高。
但进入下半年后风云突变,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大宗商品泡沫伴随着实体经济的衰退而破裂。短短半年时间,油价重挫76%、铜价暴跌68%、铝价回调58%。无论是能源化工、有色金属还是农产品,纷纷加入暴跌行列。
金融风暴形成的巨大冲击波,无疑给全球各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但很少有人会料到,对于中国期货市场而言,这场风暴却“意外”加快了全行业的发展速度。
与股票市场大幅萎缩的成交量相比,期货市场2008年取得的成绩无疑是相当惊人的。
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仅有1.4亿手,全年成交金额为3.9万亿元;2007年的交易量达增至7.3亿手,成交金额达到41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2倍和10.5倍;今年前11个月,我国期货市场的总成交量已经突破12亿手,成交金额达65.7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8%和84%,大大超过了2007年的全年水平。
除成交金额快速增长外,期货市场投资者开户数从2002年底的7万户增加到目前的58万户,增幅达7.3倍;客户保证金由2002年底的64亿增加到目前的500亿,增长了6.8倍。
业内人士指出,2008年大宗商品的波动幅度远远超出了现货企业可以接受的承受范围,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令现货企业无所适从,套期保值需求骤然升温,这是推动期货市场规模“逆势做大”的重要因素。
规范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规模急速扩大,期货公司的发展也理所当然地步入了“黄金时代”。
从2007年开始,为适应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许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和证券公司开始收购期货公司,由此期货公司增资扩股、增强了资本实力和财务抗风险能力。去年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共有102家期货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和增资扩股,证券公司参股、控股的期货公司达到61家。截至2008年10月,全国期货公司有163家,期货营业部612家,总资产149.1亿元,净资产133.7亿元,分别是2002年底的2.1倍和2倍。今年前10个月,期货全行业盈利达5.13亿元,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事实上,随着券商的积极入主改造,引入先进的公司治理和内控制度,期货公司多年来与证券公司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开始逐渐缩小。
监管部门表示,目前期货公司依法合规的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规范经营的水平也不断提高,过去注入、挪用客户保证金等市场顽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此外,期货公司还积极加强了投资者教育工作,同时期货公司服务现货企业套期保值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些优质期货公司为了做优做强主营业务,开始主动上门,为现货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为企业管理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专业支持。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期货市场部分品种的功能已经得到有效发挥。据了解,期货市场在一些领域,已经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方式。相关现货企业和农业企业开始利用期货价格进行贸易谈判,利用期货对冲机制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上法人投资者的交易量和持仓量分别占市场份额的12%和45%,期货市场在促进现货市场流动秩序建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