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广告
  • 4:年终报道
  • 5:金融·证券
  • 6:金融·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B8:汽车周刊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2008 12 2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钱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钱沿
    牛年金银条成年底“吸金”大户
    2008理财记忆:迈步从头越
    平安产险短信服务再创新
    工行加快推进
    高端客户理财服务
    泰康人寿
    推首款网上意外健康险
    社科院:11月中外资行产品差异更趋明显
    沪银监局:
    警惕非法“贷款广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社科院:11月中外资行产品差异更趋明显
    2008年1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苹苹
      ⊙本报记者 金苹苹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各类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的风格上有了更大分别。

      根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月报(11月)》显示:中外资行在11月发行的理财产品,差异比以往更为明显。中资行更侧重稳健理财概念,而外资行在结构类理财产品的发行上仍强于中资行。

      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统计,11月份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27款,月环比下降近17%,其中普通类产品发行410款,占本月产品总量的96%,月环比下降17%;结构类产品发行17款,占本月产品总量的4%,月环比下降23%。11月份共有333款产品到期,月环比减少近7%,本月期限明确产品共321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3年,到期年收益平均值为4.1%,收益较上月下降了50个基点。在降息气氛笼罩下,11月银行提供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继续呈下降趋势,比上月(4.1%)下降47个基点,仅为3.63%。

      此外,社科院的统计还显示,11月,上市股份制银行依然是普通类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国有控股银行位居第二,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二者占比均有所增加,本月外资银行未发售普通类理财产品。同时,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结构类理财产品发行量逐月萎缩。11月的结构类理财产品依旧均由外资银行发行,其中前三甲为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和荷兰银行,占比分别为47%、23%和12%。

      从资产分布来看,11月发行的结构类产品投资种类依旧单一,其中挂钩的基础资产主要为股票和利率两类,商品和美元兑港元汇率也有涉及,其中利率类产品依旧主要挂钩3个月美元Libor。从银行分布来看,由于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巨大,金融衍生工具也大量减少,中资银行均谨慎行事,没有发售结构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