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金融·证券
  • 5:上市公司
  • 6:产业·公司
  • 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9:信息大全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8 12 27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首例供石专场拍卖
    开拓收藏新领域
    国内08秋季油画雕塑专场拍卖收官之战 浙商拍卖决不放弃当代艺术板块
    藏家品牌撑起古玩市场信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例供石专场拍卖开拓收藏新领域
    2008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墨玉通灵
      莹璧含辉
      今年秋拍,西泠拍卖公司推出了历代供石专场拍卖,共推出57件拍品,被国内赏石圈内的专家公认为质量较高、规模较大的中国内地第一个古典赏石专场拍卖,拍品包罗的品种较广,传统中的灵璧石、英石、太湖石与昆石四大名石中,除了太湖石,其他3个石种都有很好的精品。

      ⊙本报记者 邱家和

      

      意在发掘文化底蕴

      西泠拍卖公司文房清玩部的慕文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西泠拍卖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文房清玩的首次专场拍卖,包括印章石、古砚等。这些专拍的推出,都是从发掘其中的文化底蕴来考虑的。今年秋拍推出的历代供石专拍,同样如此。

      他强调,1985年美国曾举办过中国古代赏石的展览,在国际上引起较大的反响。但是,他们是把古代赏石当作一种抽象艺术。而西泠的出发点则不同。在当前中国国内“国学热”的背景下,西泠在国内首次推出这样的专场,把握了市场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文化的延续性。他表示,他们要把这个专场拍卖建设成古典赏石的交易平台。他还透露,从今年着手准备这个专拍以来,拍品的征集不仅得到国内藏家的支持,也得到以华人为主的海外藏家的支持。

      专程到西泠拍卖公司秋拍预展现场观摩的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资深媒体人士俞莹则向记者表示,西泠的这个专拍,无论是拍品的挑选,还是石头的拍摄、图录的编撰和设计乃至预展现场的布置等,都经过精心的包装,很成功。这样一个大规模的专拍,在内地拍卖场上可以说是首次。

      估价高低涉及多种要素

      俞莹表示,相对于赏石圈中较流行的新潮赏石,古典赏石在赏石中是一个特别的大类。其文化渊源不同于一般的古董,不是人工制品,强调自然天成,只是寄托了中国历代文人的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趣味,古董鉴赏的通行做法对其并不适用,需要深入的发掘和系统的推广介绍。

      如何判断这个拍卖新品种的价值?慕文泊表示,拍卖行的拍卖估价,主要根据送拍人的意见,也会根据其所掌握的信息对他们提出建议。而俞莹则认为,影响古典赏石的价值判断的元素,包括尺寸、造型、有无原配的底座,是否经过人为的加工,是否有瑕疵等。

      年代判断成为最大难点

      这些要素大多与石头的年代判断有关。西泠把这个专场叫做“历代供石”,就是强调这些石头曾被历代文人把玩,因此特别在图录中标注了年代。对此,俞莹则对这种标注确切年代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因为缺乏实证根据。他建议,除非有确实的根据,否则就不标年代。或者可以采用类似“清以前”之类的模糊的标签。

      他认为,判断年代石头自身的线索很少。收藏圈往往用其所配的底座来判断,至少能证明其从哪个年代起被人赏玩。但底座是不是原配就成了问题。也有的人看石头的包浆。但是,石头的包浆也可以作假,只看包浆,不足为训。也有的则尽力搜集旁证材料,如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就有多方记载,证明其流传有序。但大多数的石头却缺乏这样的旁证,有的就沦为“讲故事”。至于石头的造型,与工艺品不同,讲究天然浑成,从米芾提出供石审美的“瘦、漏、透、皱”四字诀后,历代赏家也都将此奉为圭帛,审美取向较稳定,年代和地域的差别不大。

      慕文泊向记者透露,自西泠推出这个新专场以来,许多藏家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指出,古代供石的收藏和目前的赏石圈有所不同,可以说是不同的收藏人群。他还有表示,许多从来没有碰过石头的买家,也对这个新专场感兴趣,其中既有书画藏家,也有油画雕塑的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