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金融·证券
  • 5:焦点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公司巡礼
  • A3:开市大吉
  • A4:观点·评论
  • A5:特别报道
  • A6:股民学校
  • A7:专版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年终特刊·十大新闻
  • B3:年终特刊·封面文章
  • B4:年终特刊·基金业绩
  • B5:年终特刊·基金投资
  • B6:年终特刊·营销
  • B7:年终特刊·创新
  • B8:年终特刊·QDII
  • B9:年终特刊·私募
  • B10:年终特刊·专户理财
  • B11:年终特刊·人事变动
  • B12:年终特刊·互动
  • B13:年终特刊·互动
  • B14:年终特刊·排行榜
  • B15:年终特刊·排行榜
  • B16:年终特刊·展望
  •  
      2008 12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4版:年终特刊·基金业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4版:年终特刊·基金业绩
    系统风险释放 感受冰火两重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系统风险释放 感受冰火两重天
    2008年12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巨亏”成为2008年基金业绩的关键词,股指凌空直下成为整个市场无法回避的系统性风险,偏股型基金净值遭遇“腰斩”之痛,中国基金业也创下了半年亏损过万亿的历史最高纪录。

      实体经济在过去几年快速扩张所积累的巨大内在调整压力、央行在2008年初对流动性的迅速收紧以及市场本身大量限售股的解禁,加上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诸多方面造成冲击,A股市场在“内忧外患”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跌幅。

      而2007年波澜壮阔的牛市成就了中国基金业史无前例的扩容,也为2008年基金业的“巨亏”埋下了些许隐患。正如一句名言:“出来混的,都要还的”。的确,没有只赚不赔的市场,更没有无需承担风险的收益。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偏股型基金净值遭“腰斩”

      虽然基金年末排名争夺战依然火热,但巨亏之下,年终排名显得多少有些尴尬,基金业内自嘲道:“亏多亏少,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在市场的系统性大跌之下,高仓位的指数型基金无疑成为今年最“受伤”品种。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17只指数型基金平均亏损率达到61.9%,其中,上证红利ETF亏损幅度以高达67.10%,亏损幅度位居首位。同期,上证综指下跌64.8%,深证成指下跌62.5%。

      此外,股票型基金也遭遇了“腰斩之痛”,除去次新股基,124只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率达到50.34%,其中,业绩最好的一只股票型基金亏损也达到32.22%,而包括中邮核心优选、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以及摩根士丹利华鑫基础行业在内的3只高仓位的股票型基金亏损均在60%以上。

      虽然次新股基有长达6个月的建仓期作为“保护伞”,但仍然未能规避市场的系统性下跌风险。32只次新股基中,仅13只实现了小幅正收益,占4成左右。其中,易方达科翔和嘉实研究精选分别以3.05%和2.7%的净值增长率居于前列。而在亏损的次新股基中,最高亏损已经接近30%。

      混合基金中的偏股型基金,由于仓位控制较股票型基金更为灵活,因此表现略好于股票型基金,但49.53%的净值亏损幅度也同样接近腰斩。59只混合型偏股基金中,亏损在50%以上的达到28只,占比近5成。

      固定收益类产品成避风港

      如果说2007年是理财意识觉醒之年,那么2008年就应该定义为投资风险警示之年。财富遭遇大幅缩水的投资者,纷纷转向固定收益类产品寻求资金的“避风港”。而值得注意的是,同为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债券型基金、保本基金以及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在2008年出现了较大的分化。

      从基金的收益率来看,债券型基金可谓是今年最牛的基金品种。债券型基金稳定增值的能力,在股票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显得难能可贵。据银河证券数据统计,截至12月26日,77只债基平均收益率达到6.6%。其中,仅3只微幅亏损,净值增长率超过10%的共18只,其中,交银施罗德增利债券(A/B类)收益率已经接近13%,而中信稳定双利债券和建信稳定增利债券收益率也达到12%左右。

      被视为现金管理工具的货币市场基金,今年的收益率大体上符合投资者的预期。40只货币市场A级基金平均收益率达3.47%,11只货币市场B级基金平均收益率达3.51%,其中,9只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超过4%。

      然而,同为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保本基金在今年却“意外”地出现了亏损,除国泰金鹿保本(二期)和南方恒元保本两只今年新发保本基金实现了小幅正收益外,其余包括金元比联宝石动力保本、银华保本增值(二期)和南方避险增值在内的3只保本基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南方避险增值亏损幅度相对较高。

      反思基金“巨亏”背后

      股市呈现系统性下跌,是偏股型基金巨亏的首要因素。固然有不少基金在2008年出现了投资策略上的失误,但即使准确预判到2008年股市下跌,股票型基金60%的最低仓位仍不能充分避险,即使混合型中的偏股型基金仓位控制较为灵活,由于基金持股市值太大,多数基金仍不可能快速卖出股票。

      即使基民财富大幅缩水,偏股型基金的业绩饱受诟病,但今年的巨亏也充分揭示了:基金的风险特性是固有的,股市风险也是偏股基金投资固有的。事实上,今年绝大部分偏股型基金仍然跑赢了其业绩比较基准。

      而将眼光放长远来看,基金短期的业绩并不足以成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在牛熊转换间,不少曾经表现突出的基金业绩也出现大幅波动。正如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所言,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都上涨时,投资能力较差的人也能鱼目混珠,在2008年市场单边下跌时,“各路英雄都要低头”。

      事实上,当股市处于单边市时,资本市场也呈现出局部无效性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的基金业绩,并不能很好的作为基金投资的考察标准,因此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业绩背后的因素。

      回过头来,部分在2007年表现突出的基金业绩,在2008年出现了大幅下滑。如果业绩来源于激进的投资风格,那么业绩波动在所难免。其次,个别基金公司人才储备不足,团队稳定性差,投资理念过于投机,投资决策机制混乱等等,也都在特定时期制约了基金业绩表现。

      同样道理,在2008年避险做得比较好的基金,也有可能在未来的股市上涨中表现落后。当系统性风险开始释放,不论蓝筹、红利还是垃圾股,都呈现“泥沙俱下式”的跌幅,不同基金之间的风格差异在快速下跌的市场中也体现得十分鲜明。

      基金擅长选股还是擅长择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08年业绩的分化。下跌初期,择时能力强的基金减仓较早,业绩排名靠前;而选股能力强的基金通过有效的结构调整也能保住不错的相对排名。但2008年下半年,选股策略和配置策略全面失效,只有坚决控制仓位才有可能降低损失,控制好仓位也就控制住了业绩。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相对侧重选股的一批优秀基金在2008年业绩快速下滑,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基金失去了投资价值,而完全靠轻仓排名靠前的基金,也未必表明投资能力有多么优秀。从长期来看,真正拉开投资业绩差距的还要靠基金公司的选股能力。

      漫画 高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