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金融·证券
  • 5:焦点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公司巡礼
  • A3:开市大吉
  • A4:观点·评论
  • A5:特别报道
  • A6:股民学校
  • A7:专版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年终特刊·十大新闻
  • B3:年终特刊·封面文章
  • B4:年终特刊·基金业绩
  • B5:年终特刊·基金投资
  • B6:年终特刊·营销
  • B7:年终特刊·创新
  • B8:年终特刊·QDII
  • B9:年终特刊·私募
  • B10:年终特刊·专户理财
  • B11:年终特刊·人事变动
  • B12:年终特刊·互动
  • B13:年终特刊·互动
  • B14:年终特刊·排行榜
  • B15:年终特刊·排行榜
  • B16:年终特刊·展望
  •  
      2008 12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1.9万亿存货或引爆风险
    S*ST炎黄启动股改
    转让纠纷再起 ST联油两大股东股权被冻
    光华控股
    被首方投资举牌
    深市两公司完成股改
    振华港机获迪拜港3.43亿美元供货合同
    赣粤高速提示权证行权风险
    华东数控
    收到300万元退税
    异地扩张 赛马实业12亿进军甘肃青海
    三鑫股份
    今起更名“中航三鑫”
    *ST高新
    核查股权转让事项
    逾15亿股将解禁 中海大股东承诺不减持
    世博“中国馆”拔地而起
    宝钢提供钢结构主材料
    ST科苑
    重组方案上会
    郴电国际
    否认国电电力收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公司1.9万亿存货或引爆风险
    2008年12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初一
      ⊙本报记者 初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S上石化近日一纸预亏公告,令投资者不得不正视上市公司拥有大量存货带来的业绩风险。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度末存货账面价值高达1.9万亿元。10月份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无疑让这笔巨额存货成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地雷。

      根据S上石化预亏公告判断,该公司2008年全年的亏损将超过50亿元。第四季度仍在逐步消化此前按生产作业计划均匀采购购入的高价原油及其他原材料,是造成S上石化巨亏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预见,因存货消化不良引爆上市公司业绩地雷,S上石化不会是最后一家。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存货增幅惊人。截至2008年9月30日,沪深1500多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9197亿元,较年初数14560亿元增加32%,占总资产的比例也从不到15%上升至超过17%。

      上述迅猛增长账面价值高达1.9万亿元的存货,将考验上市公司的消化能力。由于新会计准则对存货的计量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在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均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将无法逃避像S上石化这样“高买低卖”造成的亏损。

      另一方面,因现价低于账面价而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将成为对上市公司2008年度业绩的又一股杀伤力。“简单计算,上市公司近2万亿元存货每跌1个百分点,就是近200亿元的损失,而沪深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总计不过4200多亿元。”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对此不无担忧。

      事实上,已有部分上市公司在今年三季报中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地产龙头万科经营上不断调低开工计划,以免存货规模大幅上升,财务上则采用更审慎的策略,三季度对多个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减值准备5.35亿元。万科还表示,年末将根据市场情况进一步计提减值准备。但像万科这样在三季报中就开始审视和评估存货减值风险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还只是个案。统计显示,11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度末存货高达4323亿元,较年初的3198亿元增长35%。在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已成共识的情况下,上述数据难以让投资者宽心。

      “对很多钢企来说,2008年的10月是一个噩梦。钢价一下从山顶掉到地板上,连个缓冲的机会都没有。”一位大型钢铁经销商老总如是说。10月24日,鞍钢股份宣布,由于市场形势变化,钢材市场价格下跌,使公司库存产品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因此在三季度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79亿元。

      不过,鞍钢股份许多同行的三季报却没有“随风转舵”,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公司的年报依然能够“风平浪静”。河南一家上市钢企今年三季度末存货为96.28亿元,环比增长12%,是去年三季度末的2.67倍,其三季报并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一份分析报告根据10月和11月的钢价走势预计,该公司2008年年报将不得不计提相当数量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而造成第四季度出现较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