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资本市场融资特点表现为“股冷债热”。一方面,股权融资受到股市的深幅回调影响规模大幅缩减,年末甚至出现了一段股权融资的真空期,股市的融资功能几乎丧失;另一方面,债权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下半年市场掀起了一股“发债热”。市场融资格局也由2007年股权融资占大头转变为2008年债券融资占据主导地位。
2008年股票市场在泡沫破裂和经济减速的双重冲击下经历了罕见的深幅调整,在这种不利局面下,企业通过股市融资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数据显示,2008年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为2962.42亿元,同比下滑61.8%,融资企业总数也从2007年的305减少至200家。不过尽管相比2007年的高峰时期下滑不少,但2008年的股权融资额还是超过了2006年,并且也远高于2000年以来的其他各年。
IPO融资作为2007年市场股权融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8年受到市场下滑的影响最为严重。数据显示,2008年首发上市的企业家数为77家,IPO融资总额为1040.05亿元,相比2007年大幅下滑76.7%,也远低于2006年1642.6亿元的水平。同时,IPO融资在股权融资中所占的比重也由2007年的57.7%下降为2008年的35.1%。
低迷的股市同样使得增发融资额大幅回落,2008年市场增发融资总额较2007年减少约1258亿元至1782.9亿元,同比下降41.4%,不过由于IPO融资下降得更快,2008年增发部分的融资额超过了IPO,成为股权融资中贡献最大的部分。此外,2008年市场配股融资总额为139.5亿元,相比2007年也下降了41.8%。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隔29个月后,股票市场再度出现新股发行的真空期,2008年的最后三个月均无新股上市。12月份更是出现IPO、增发、配股“三者皆空”的局面,这也是自2006年5月新股发行恢复以来,首次出现月度股权融资额为零的局面。此外,2008年股权融资额基本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总额中的大部分由上半年贡献,其占比达到75.4%。
由此不难看出,2008年由于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其融资功能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股权融资规模出现了急剧的萎缩。
与权益类融资滑至“冰点”不同,2008年债权类融资迎来了“春天”。
数据显示,2008年债权融资总额达到9327.5万元,较2007年大幅上升67.5%,企业债、可转债、短期融资券、公司债以及中期票据等五个部分的融资额同比增幅都在25%以上。
从各个券种看,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仍然是债权融资的主要品种,其2008年的融资额分别为4244.5万元和2231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7%和27.3%;公司债和可转债尽管在总融资额中占比不大,但两者2008年的增长率却分别达到286%和240.5%。此外,恢复发行中期票据成为2008年融资额年增长中贡献最大的一块,其全年融资总额达到1650亿元。
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此消彼长也使得两者在市场融资总额中的比重发生倾斜。2007年股权融资仍是市场的主流融资渠道,其在融资总额中的占比为58.2%,而2008年这一比例降为24%,债权融资成为市场融资的主要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