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金融·证券
  • 5:焦点
  • 6:圆桌
  • 7:上市公司
  • 8:产业·公司
  • A1:理财
  • A2:公司巡礼
  • A3:开市大吉
  • A4:观点·评论
  • A5:特别报道
  • A6:股民学校
  • A7:专版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基金周刊
  • B2:年终特刊·十大新闻
  • B3:年终特刊·封面文章
  • B4:年终特刊·基金业绩
  • B5:年终特刊·基金投资
  • B6:年终特刊·营销
  • B7:年终特刊·创新
  • B8:年终特刊·QDII
  • B9:年终特刊·私募
  • B10:年终特刊·专户理财
  • B11:年终特刊·人事变动
  • B12:年终特刊·互动
  • B13:年终特刊·互动
  • B14:年终特刊·排行榜
  • B15:年终特刊·排行榜
  • B16:年终特刊·展望
  •  
      2008 12 29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金融·证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金融·证券
    证券经纪人员工化重回主流
    六险企承保中国第一高楼
    上周机构先卖后买
    整体净流出1.4亿元
    企业债承销市场集中度上升
    大成基金启用新标识
    辽宁召开期货避险报告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证券经纪人员工化重回主流
    2008年12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晶 潘圣韬
      ⊙本报记者 杨晶 潘圣韬

      

      在券商规范证券营销人员的工作行至年底攻关阶段时,券商对编外营销人员“员工化”的老思路、老做法却开始大面积的蔓延。业内人士认为,在客观环境、券商和经纪人方面众多因素交织作用下,证券经纪人未来的发展前景正悄然转入一种僵局。

      

      “员工化”重回主流

      临近年底,券商按照相关条例规定进行的营销人员规范工作也进入了攻坚阶段。据记者了解,多家券商在完成前期对营销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的规范后,规范工作进入“员工化”阶段。

      “除了少数几家沪上大型券商最近还在跟我们洽谈招聘经纪人广告外,我了解到的很多券商对经纪人都在进行'员工化'的规范。”证券经纪人协作网负责人顾照华也告诉了记者类似的信息。所谓的“员工化”,就是将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居间人从“编外”收为“编内”,双方合同从居间合同转变为正式的劳动合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考虑人员成本,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具有从业资格的这类经纪人都吸纳到编内。”我国南方地区某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说,现在公司先按照学历、客户资产达到一定额度以上等标准,用正式劳动合同“留住”优秀的经纪人。随后,公司还将进行多次筛选,通过业务考核的淘汰制,再逐步吸纳其中部分人才。

      除了对已有经纪人队伍进行“压缩”外,还有一些券商直接将原来的居间人队伍与经纪人的身份撇清,也增加了经纪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华泰证券、信泰证券等券商日前正与公司原居间人签署一份《补充合同》,按该合同和《有关规定》,原居间人不是公司员工,且又必须明确告知客户自己不是公司的代理人或经纪人。同时为防范风险,公司还要求原居间人每月缴纳不低于税前报酬10%的保证金;若原居间人对报酬调整提出异议,其与营业部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将自动解除等。

      

      经纪人前景存隐忧

      回顾今年年中,证券经纪人刚迎来法律上的“正名”,当时即便是股市仍不止跌势,券商还是应声而起、蜂拥发展经纪人队伍。仅约半年后,经纪人却反成了多数券商急于想要卸下的包袱。对于未来经纪人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都纷纷流露担忧。

      今年6月1日《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明确了券商可以委托公司以外的人员作为证券经纪人,开展经纪业务营销。5个多月后,管理层下发了《关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营销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券商在年底前加紧对“委托外部人员开展经纪业务营销”等遗留问题的规范和清理,此后券商要提出自己一套完善的证券经纪人制度,经证监局核查认可后才可以实施经纪人制度。

      经纪人的模式就此暂歇了么?业内人士坦言,市场客观环境、以及券商和经纪人的自身因素纠结,经纪人的营销模式存在很多困难。一位大型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称,目前工商部门和税收政策、以及劳动部门和合同方面并不统一,证券经纪人的存在缺少这些部门的有力配合。就券商而言,如果经纪人规模上千上万,券商必须在自身平台、组织、业务上搭建完善的体系,同时还要权衡在弱市里扩招经纪人,通过激烈的佣金战是否能获得与投入相匹的回报。长期经纪人高度流动,又怎能有效控制风险,长期提升券商服务质量和形象。而在目前的行情下发展经纪人,也还要注意来自整个市场容量限制的瓶颈。在上述这些障碍无法攻克的前提下,弱市里仍难看到经纪人发展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