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展望2009年股市,也许真可以用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一段话来概括“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由于市场的不可预测性,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尚未平息之际,使得预判2009年的走势更加扑朔迷离。但笔者认为如果把握好“历史上的规律、市场的情绪及心理,以及股市的市值”三个要素,也许对于把握即将到来的2009年行情更有帮助。
与经济不同步是股市常态
首先我们从宏观经济与A股的联动性这个角度的历史规律来入手。通常都说“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因此投资者自然而然地把2008年的A股单边下跌市归咎于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以及上市公司盈利下滑等宏观经济方面的不利影响上来。虽然2009年中国经济能否迅速复苏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自从政府出台如四万亿等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出台后,笔者认为2009年A股市场与宏观经济表现的联动性也许会低于与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联动性。回顾A股开市至今,事实上每次牛熊转换与宏观经济走势并非完全联动。比如说1996-1997年牛市,我国GDP增长其实是同比下滑的,直至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牛市走完;而同样在GDP高速增长的2003-2005年,A股却经历了上次熊市期间最大的跌幅阶段,直到沪指出现“998”低点。
因此,过分强调宏观经济与A股市场的联动性,是有失客观的。因此尽管笔者也不看好当前的各项经济数据,但就此轮反弹行情而言,正如“行业研究员”的公募基金未能够战胜“策略研究员”的私募基金,这一现象折射出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金忽略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换言之,如果说宏观经济面的巨变导致了2008年A股大跌的话,那么2009年宏观政策方面的变化将会主导A股的走势,宏观经济因素将逐渐淡化。
投资者敏感的神经更加敏感
其次,金融行为学的大行其道,说明市场普遍意识到,投资者的心理及情绪会影响市场的走势。毕竟股票市场就是一大群人在交易的市场,因此可以说2008年投资者最沮丧的可能不是A股的大跌,而是打开电视所看到的国内外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2008年对于全球来说都是动荡的一年,因此作为投资者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噪音”干扰,各种交易品的价格也会随之大幅波动。比如说近期以色列空袭加沙,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国际油价和金价都应声上涨。同理,当市场反弹到一定的高度,统计局关于11月宏观数据一出台,市场立马再度陷入宏观经济仍在下滑的负面影响之中,股指破位在所难免。
由此不难想像,经历过2008年大跌的A股市场投资者,在2009年对于各类宏观经济事件一定会异常敏感。故此,A股市场走出大幅震荡,市场热点也围绕各类事件展开事件驱动型炒作,在2009年出现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市场发展才能带来盈利预期
最后,股票市场的市值变化也能够影响2009年A股市场的走势。毕竟如果说道琼斯指数之所以历经近百年的牛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市场规模和交投日益扩大;毕竟股票市场市值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盈利贡献和参与者的参与热情这两大指标。其中上市公司盈利贡献还取决于市场的融资功能能否发挥正常,能否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入市。故此我们说有关方面近期在股指破位之际对于“创业板”、“新三板”等敏感消息念念不忘,目的就是在于促进投资者对市场产生一个良好的盈利预期。而同样作为能够刺激市场交易的“股指期货”话题,也被当作屡试不爽的“救市手段”之一,其道理也在于此。
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由于A股市场还存在“大小非”减持的问题。其2009年减持市值将达到7.5万亿,对于投资者影响巨大。不过,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大小非”减持直接增加A股的流通市值,这从某一角度来说是利好。另外,有业内人士指出,近期市场所关注的中金与中信席位频现大宗交易榜单,也许并非人们所揣测的QFII出逃,而是多家券商机构尝试创新,有效地为“小非”减持寻求出路,模式颇似“定向增发”。而承接机构出于长期持有也罢,还是寻求短期差价也罢,新的“大小非”减持盈利模式的出现,对于A股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外之喜。
故此,预测2009年A股市场走势,也许宏观经济层面并不是很好,但市场的机会比2008年肯定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