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年终报道
  • 4:金融·证券
  • 5: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场
  • A2:基金
  • A3:货币债券
  • A4:期货
  • A5:钱沿
  • A6:行业·个股
  • A7:热点·博客
  • A8:理财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上证商学院
  • B8:地产投资
  • C1:披 露
  • C3:信息披露
  • C4:信息披露
  • C5:信息披露
  • C6:信息披露
  • C7:信息披露
  • C8:信息披露
  • C9:信息披露
  • C10:信息披露
  • C11:信息披露
  • C12:信息披露
  • C13:信息披露
  • C14:信息披露
  • C15:信息披露
  • C16:信息披露
  • C17:信息披露
  • C18:信息披露
  • C19:信息披露
  • C20:信息披露
  • C21:信息披露
  • C22:信息披露
  • C23:信息披露
  • C24:信息披露
  • C25:信息披露
  • C26:信息披露
  • C27:信息披露
  • C28:信息披露
  • C29:信息披露
  • C30:信息披露
  • C31:信息披露
  • C32:信息披露
  • C33:信息披露
  • C34:信息披露
  • C35:信息披露
  • C36:信息披露
  •  
      2008 12 3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理财
    经济、估值和流动性有望形成三重底
    “大小非”压力缓解
    流动性渐趋改善
    收官战已无多少悬念
    辩证看股市“晴雨表”功能 投资机会明年不会少
    今日视频·在线
    短期整理为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588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大小非”压力缓解流动性渐趋改善
    2008年12月3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浙商证券 吕小萍
      ⊙浙商证券 吕小萍

      

      近日虽然大盘胶着,却也有些可喜的事情。一来是虽有盘久必跌的惯例,但大盘仍然顶住即将推出创业板、外围市场动荡的压力,仍在1800点上方苦守;二来是在迎来12月“大小非”减持高峰之后,大盘处惊不乱,部分受到“大小非”减持压力的个股不跌反涨,给市场带来暖意。在这些局部现象的背后,可以更为客观地发觉市场的积极变化。

      

      “大小非”问题凸显全流通市场价值

      机构资金的大举流入是海通证券顶住“大小非”解禁潮的中流砥柱。在海通证券第一批解禁股放出之时,股价从20元下跌至10元。数据表明,在其第一批限售股放出之前,机构资金集体逃亡,11月24日机构持仓比例创下0.3%的最低记录。但之后的10个交易日左右,机构持仓比例增至3.6%,在1个月时间内,至少有22家机构建仓海通证券。这短短一个月内,机构的态度何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从中国太保到海通证券、长江证券等,近日“大小非”解禁股逆势而动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深刻地反映出市场内在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股改前的小市值、小资金的证券市场,随着股改限售股纷纷解禁,市场卖方主导成为“大小非”,而买方主导成为机构资金,市场逐渐演化为大市值、大资金为特征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在资金流向上,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市场也很难真正地达到平衡。中国太保和海通证券的案例表明:一是目前场内资金相对比较充沛,较之前几个月对于“大小非”的承接力大大增加;二是对于市场目前所处的区域已经有外围资金的积极介入。近日解禁个股解禁股数量非同一般,单独依靠场内资金不可能成功渡过太保和海通的解禁关。统计也显示,有新增机构在积极介入。这显示场外资金对于借“大小非”解禁之机大批量吸筹已经有较大兴趣。

      

      客观对待“大小非”减持

      “大小非”减持历来被视为“洪水猛兽”,场内资金对相关个股避之唯恐不及。然而换个角度而言,“大小非”减持有其积极的意义。如海通证券虽然走势坚挺,但部分解禁“小非”依然选择抛售。如二纺机发布公告,将其持有的海通证券551.7366万股,以每股8.23元的价格,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出售。这次抛售使其获利3900万元,使这家ST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的经营目标。而该公司资料显示,前三季度总的净利润为-2569.98万元,三个季度的亏损所幸有海通证券的“小非”减持填补窟窿。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小非”减持虽然伤及很多中小投资者,但对于不少“小非”来说,通过减持获得宝贵的资金也是非常的不易。通过这些减持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有可能帮助一家企业渡过目前的经济难关。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沪深两市有494家上市公司持有594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这些上市公司持有股票的初始投资金额共计为775.066亿元,而当期期末的账面价值为1653.476亿元。由此可见,“大小非”减持问题并非孤立的问题,而是影响到很多上市公司的资金、业绩、甚至生存的大问题。

      

      流动性逐渐趋于改善

      “大小非”问题背后反映的是资金面的情况。最近“大小非”得以缓解,反映出场内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一方面,随着央行利率的一再调整,理论上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在增加,资本市场的回报率由于利率调整,其价值将逐渐凸显;另一方面,政策性资金,包括社保资金、保险资金的不断流入,带动的私募、QFII、基金等其他机构参与市场的活跃度有所提升。流动性的改善,有助于更好地尽快稳住市场波动,帮助市场走出泥沼。

      总体而言,近期“大小非”的动向值得关注和分析,这是一股暂时的暖流还是市场流动性改善的前兆?笔者认为,如果市场已经能够承受“大小非”之重,则市场有望逐步在1800点附近企稳,推动市场活跃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