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的投资克服了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投资的产业、地区结构有所改善,资金来源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降低。
2008年投资运行有五大特征
去年下半年以来,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政府在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对2008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回顾2008年我国的投资情况,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特征。
第一,投资继续高位运行,对GDP的拉动作用上升。2008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246亿元,同比增长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871亿元,增长27.6%。扣除价格因素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5.1%,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下降6.5个百分点。
2008年投资需求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7.6%;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6.1%,拉动GDP 5.6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5%,拉动GDP 6.1个百分点,比2007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可见,在净出口的贡献率下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的较快增长对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对煤电油运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在中央政府加强和改善投资调控、优化结构政策引导下,投资的产业结构有所改善。2008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527亿元,增幅达62.8%,同比加快了31.7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同期增幅最大的一年;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945亿元,增长30.2%,同比加快了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3398亿元,增长24.8%,同比加快了0.8个百分点。
受需求拉动和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铁路运输等行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562亿元,同比增长41.6%,加快18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717亿元,增长39.4%,加快17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1885亿元,增长35.2%,加快15个百分点。
第三,投资的区域结构更趋协调,对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加快。2008年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明显加快,投资的区域结构更趋协调。前三季度,中部、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5.4%和29.5%,分别高于全国7.8和1.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增长明显放慢,前三季度仅增长22.7%,低于全国4.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10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前高后低”,下半年明显回落。2008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呈现“前高后低”趋势。上半年房地产投资保持了33.5%的高增长,增幅同比加快了5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城镇投资增幅6.7个百分点;三季度后,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幅萎缩、企业资金紧张和市场观望气氛加重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明显放缓。
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6.5%,比上半年回落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
第五,中央政府投资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增加。面对国际形势的急剧恶化,中央政府从控制投资过快增长转向积极扩大投资,特别是在2008年四季度增加中央政府投资规模1000亿元,进一步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
资金主要投向七个方面:一是加快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农村沼气、饮水、通电、通路等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围绕解决交通运输瓶颈制约和增强城市供电保障能力,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重点解决基层这些领域发展滞后的问题;五是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七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
到目前为止,中央1000亿的投资基本落实到项目,已经下达资金超过了40%,将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2008年投资领域三大问题值得关注
尽管2008年我国全社会维持了一定水平增长,投资的产业、地区结构有所改善,但投资运行仍然面临一些需要关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多数“两高”行业投资虽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去年1-10月,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煤炭开采洗选、化学原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压延业投资同比增长41%、39.4%、26.4%、45.5%,增幅比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6、1.4、2.8和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48.4%、16%,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1和1.3个百分点。“两高”行业投资高增长,加大了节能减排的负担,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第二,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受外需萎缩的影响,我国外向型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明显下降,随着金融危机使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大大增加,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也会下降。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大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对外支付能力下降,违约率提高,我国一些出口企业资金回收困难,企业生存面临威胁。这种情况正在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蔓延,正在从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蔓延,对投资的稳定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我国要素价格改革滞后,投资成本偏低。据测算,我国工业电价水平为6.1美分/千瓦时,是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电价的62.5%;劳动生产率相当于英国的6%,但工资仅为其4%;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竞相违规压低土地价格和征地补偿标准。造成经济效率低下,粗放型模式难以转变。目前我国能源消耗系数比发达国家高4-8倍,能源的使用效率仅为30%,而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则为50%。偏低的生产成本,扭曲了企业投资和生产行为,这种靠压低资源价格驱动投资的模式难以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