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不断地经历股灾的磨砺在所难免,即便如“股神”巴菲特这般成功者,自1973年“二次创业”以来亦经历了1974年、1987年、1999年和2008年四次股灾的考验,但凭借坚韧和执着的意志,巴菲特始终坚持在“市场先生”大胆冒进时卖出、在“市场先生”害怕时买入的投资策略,历经股海沧桑方显英雄本色。因此,揣摩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并不在于机械地模仿长期持有,虽然巴菲特的股票池中也有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等压箱股,但更多时巴菲特是在选择“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慌”的买卖时机,恰如2005年至2007年全球资金流动性泛滥之际他不断地抛售房利美、房地美和能源股,而现在因金融海啸带来的暂时性通缩之际他却不顾别人质疑贪婪地吸纳能源股一般。
虽然巴菲特的案例脍炙人口,但是A股投资者“追星”巴菲特仍可谓追逐得苦不堪言,甚至在2008年是遍体鳞伤,年初A股多头最高曾亮出上证指数万点旗杆,再不济也有7000点垫底,不曾料想岁末股指却是万点打两折且鲜有人抢购,但有心者若留意2007年岁尾巴菲特兑现中石油H股的“集结号”,至少应该明白高原缺氧是唱不了咏叹调的。2009年伊始,人们纷纷寄语:“没有股票的人最幸福。”空头最低低看上证指数至千点,看多者也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敢言1664点是真底,但有心者应该注意到自2008年岁尾以来,巴菲特已言行一致贪婪地入市选购股票,当A股元旦小长假休市期间,美股道指站上了9000点,恒指收复了15000点,油价也攀高每桶46美元,资产价格在悄然复苏,但可怜A股市场仍沉浸在空头舆论的重重包围之中,投资者因胆怯而顿足观望。
引燃这一轮全球资产价格缩水的美国次级债危机肇始于2007年上半年的新世纪金融服务公司和贝尔斯登旗下总额仅为百亿美元的对冲基金清盘,事发伊始人们对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估计不足,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似乎更乐观,认为A股具备了免疫金融流感的抗体,其时上证指数只走完了牛市的一半,投资者对未来仍然信心满满。而现在A股投资者对于金融危机的恐慌情绪可能已远远超越了身处海啸震源的海外投资者,显得杞人忧天。
从历史数据分析,大起大落总是如影随形,不仅A股市场的18年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周边股市的案例也能佐证这一规律。
A股市场18年来共经历了四次牛市,分别是1992至1993年、1996至1997年、1999至2000年、2006至2007年,随后的熊市形态和速率又往往与前一个牛市有关,即牛市和熊市的斜率和速率是对称的,由此可以揣测出自2006年至今的牛熊轨迹与1992年第一轮牛市最为相似,上证指数6124点和1664点极有可能是未来6年时间内的极限高低点区域,2007年的牛市是一步到位,2008年的熊市亦有可能一步到位。
虽然2008年伊始多头仍然信心满满,但是A股市场却历经山重水复,最终价格预期打两折也鲜有人问津,正所谓“胜极而衰、否极泰来”。2009年伊始空头便牢牢把握话语权,但是A股市场的柳暗花明恰在无人问津时,从长远看,投资股市已是最佳投资抉择之一。
至于投资策略,被动式指数型投资策略论述较多,但在投资缺乏安全边际之前,主动型投资策略论述较少,随着2008年A股整体价格的垂直速降,很多周期性行业的投资机遇正在降临,投资者切忌人云亦云、被暂时的估值困境所迷惑,海外市场巴菲特逆油价走势买卖能源股即为典范,2008年岁尾境内市场水泥板块曾借4万亿元投资题材小试牛刀也是一例。刚过去的元旦节前平安夜,商家纷纷打出促销的大旗,引得消费者因商品折扣而疯狂抢购,现在A股市场中不少蓝筹股因周期性的行业困境价格折扣率较岁尾商品促销折扣更大,这难道不值得投资者垂涎吗?试举一例:中国船舶的最低价相对于牛市最高价仅剩一折,看空者认为全球航运业不景气导致造船订单撤单率上升,但殊不知造船业与机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业类似,亦有很大一块政府投资蛋糕可以切分,潜心钻研基本面是能够揣摩出黄金的成色的。因此,2009年对于具备刚性消费特征的周期性行业已颇具主动型投资的研究价值。至于投资者如何应对“大小非”的困扰?仍然是2006年给出的建议,即视大股东态度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