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天读到一份报告,预测中国股市在2015年市值将达到50万亿元,2020年达到90万亿元,2025年进一步增加到130万亿元。且不说130万亿元是什么概念了,就说50万亿元吧,就比2008年年底时的12多万亿元增加3倍还多,相当于在不考虑扩容的情况下股指上涨到10000点以上。这对于现在还饱受熊市之苦的广大投资者来说,显然是莫大的鼓舞。
但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似乎又有点不那么对头了。现在沪深股市总市值是12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才4.5万亿元,其余是“大非”、“小非”之类。而再过7年,应该说市场早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应该没有什么总市值与流通市值之别了。而届时市值要达到50万亿元,相当于比2008年底时的水平高出11倍,这可能吗?
目前,以沪深股市的股票流通市值占GDP的比例是17.2%,如果以总市值来计量,是46.4%。由此可知,中国经济的证券化程度并不高。当然,以前也有过高的时候,譬如2007年11月,股票流通市值一度逼近10万亿元,而总市值是32万亿元,那时它们占GDP的比例就分别达到了41.6%和133.3%。如果以后者而论,这个证券化程度已与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接近了。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当时如此之高的股票市值,完全是股市泡沫化的产物,没有可持续性。一般认为,从中国市场的实际来看,证券化进程不可能太快,如果是讲流通市值,再花上几年时间也未必能够稳定地达到50%的水平。而如果以2015年股市市值上升到50万亿元为目标,那么根据简单的推算,届时全国的GDP总量大概在40万亿元上下,50万亿元市值相当于GDP的125%。这即便是再有想象力的投资者,也会觉得不现实。
这个2015年股票市值水平,是一些研究人员根据中国经济“五级增长”模式推导出来的,其依据是现在中国经济已处于“五级增长”的第三级,在这阶段股票市值可以保持年均25%的增长速度。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所谓的7年平均增长25%是否可靠?因为从沪深股市从未出现过连续多年复合增长率平均在25%以上的情况;其次,总市值与现在更有市场意义的流通市值是两个概念,流通市值从4.5万亿元增加到50万亿元,这个增长幅度就更大了,显然远远超出了沪深股市的实际承受能力。人们不妨回忆一下,一年前股市市值其实是出现了很大的增长,而后来呢?一下子就倒退了好几年。
当然了,作为一种研究,大胆地想象中国股市未来的发展宏图,无可非议。问题仅仅在于,这种想象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人们不会对学者就股市的发展提出远大目标有意见,但是免不了要担心的是,如果所提出的目标缺乏可靠的现实基础与依据,那么假如这个目标为有关部门所接受,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制定每年的工作计划,那就很可怕了。不说别的,要达到50万亿元的市值,股市每年应该以怎样的速度来扩容?相应的市场结构又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未来中国股市会有多少市值,中国的证券化率将达到什么水平,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话题。无疑,人们也是希望股市市值增加得快些、证券化率提得高些。只是,这些是应该建立在与市场实际相适应的条件之上的。轻率地提出一个看上去很美,但想想又难以实现的目标,这在今天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